上回去草嶺古道是一年多前,冬末春初風光明媚讓人無法忘懷,而今年七月我們選擇在盛夏舊地重遊。冬天陽光灑在古道草波上頗有豁然之感,但夏天東北角海岸卻細雨綿綿、雲霧籠罩,本是山頭鬱鬱反而被溶了進去,變成綠色即溶咖啡。
開車上台2線,繞經富堅漁港、龍洞、貢寮、福隆,來到大里。還記得上回是坐電車到貢寮,草嶺古道北口進去,在大里出來。從南口進山的草嶺古道逆走,也許會有不同的風景感受。
上回去草嶺古道是一年多前,冬末春初風光明媚讓人無法忘懷,而今年七月我們選擇在盛夏舊地重遊。冬天陽光灑在古道草波上頗有豁然之感,但夏天東北角海岸卻細雨綿綿、雲霧籠罩,本是山頭鬱鬱反而被溶了進去,變成綠色即溶咖啡。
開車上台2線,繞經富堅漁港、龍洞、貢寮、福隆,來到大里。還記得上回是坐電車到貢寮,草嶺古道北口進去,在大里出來。從南口進山的草嶺古道逆走,也許會有不同的風景感受。
2002年4月1日 22:00 陰
晚上,背包裡塞滿了許多東西。T-shirt五件、三條褲子、外套、泳褲各一件。大鋼杯、牙刷、毛巾、湯匙、免洗筷一串、涼鞋,還有睡袋。本來想帶雨衣,不過我賭明後天不會下雨。(其實是背包塞不下去了……)
計畫2007年機車旅行,預期白天除了在各景點稍做停留之外,大概多半都是騎機車在趕路,所以如何在騎車時盡量輕鬆舒適,以及保持自己精神與體力的最佳狀況,是旅行中最重要的課題了。若不能在車多人行的公路上維持警覺,或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區迷路而無法鎮定思考因應方法的話,最後下場可能就是發生交通意外,或是耗盡燃料而迷失荒野,甚至精疲力竭而讓這次的機車旅行敗興而歸。
首先是對於機車車況的瞭解,不過這點考量在第一天的行程中出了重大差錯。當騎車行經桃園時,機車忽然發生引擎氣門失壓的狀況而拋錨,幸好在當地遇到一位好心的機車行老闆幫我修理,解決了機車問題,讓我能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2007年機車旅行,經歷了一趟冒險旅程,雖然或許只是個「小小的冒險」,但是事後想起來,仍不免微微心悸,絕對能在這次的旅行筆記簿之中,劃下一道深深的刻痕吧。時間回到機車旅行第二天(2007年9月5日),中部苗栗一帶從早就不斷飄著綿綿細雨,雖然雨勢偶有停歇之時,然而山區的空氣始終瀰漫上濃厚且沉重的潮濕氛圍。
機車駛上省道台13線,苗栗山區旅途的碼表就此開始按下計時。沿途兩旁山道樹林縱橫,深淺不一的青綠色沿著山沿坡壁往視野所到之處毫不猶疑伸展開來。濕潤葉片濃濃沾染山頭的空氣,行駛在柏油路上,濛濛白霧早已悄悄且輕微地蔓延四周,而我只得輕催油門,破雨乘風而越。
美國的交通法規和台灣大同小異,但有一些特殊規則是台灣所沒有的。如果看到路旁立著一支紅底白邊的八角型標示牌,上面寫了白字的「Stop」,這就是「Stop Sign」。「You always have to stop at a stop sign.」,跟紅燈一樣,在美國開車時只要碰上Stop Sign,就一定要「完全停車」後才能通行,而且連「rolling stop」都會被視為沒有完全停車而開罰。
2012年4月16日NBC SanDiego報導了一則新聞「Man Uses Physics to Fight $400 Traffic Ticket」,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一位物理學家Dmirti Krioukov撰寫一篇論文報告,為自己「在先停再開的標誌區沒有停車」的罰單辯護。這篇題目為「The Proof of Innocence」的報告內容,不僅按照論文格式,而且物理公式、分析圖表俱全,並成功說服法官撤銷了這張400美元的罰單,於是「物理打敗罰單」的故事便傳了開來,成為茶餘飯後令人津津樂道的趣聞。
高雄肉圓特色3:滷肉圓
台灣肉圓的烹調方法種類多樣、各具色彩,構成一幅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肉圓地圖。台灣常見肉圓不外乎油炸、清蒸,而「滷肉圓」卻幾乎是聞所未聞的肉圓做法。位於建國三路上的「三塊厝肉圓嫂」便以這顆「滷肉圓」聞名,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為高雄在地特產的特色肉圓。
三塊厝肉圓嫂
由於家鄉在高雄,藉地利之便,五十餘顆台灣肉圓研究,高雄地方肉圓幾乎就占了總數的一半以上。《台灣肉圓研究一週年,精選台灣必吃肉圓13粒》之中,對於高雄肉圓隻字未提,並非高雄沒有好吃肉圓,而是自尋訪以來,深感高雄特色肉圓的多樣化與獨特性,因此欲另撰篇文來介紹高雄特色肉圓,此為《台灣肉圓研究一週年,高雄肉圓特色專題》由來。
不敢說吃完了高雄所有的肉圓,本文所列肉圓特色,以曾親自尋訪品嘗的高雄肉圓為主並分門別類。所列出之六大高雄肉圓特色,主觀意識或許強烈,亦會有遺珠之憾。
古時金門稱「浯州」,為漢人移民由大陸渡海拓墾而建,當地的開墾考據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晉代。唐代,在浯州設置牧馬場並任牧馬監,為金門島行政之始。明代,因為位於福建東南海口航道要地,於是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金門」因而得名。《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隨著古蹟尋訪,聆聽史話金門。
陳禎墓
「陳禎墓」為國定古蹟,座落在金沙鎮浦山村黃龍山麓,以花崗石為主要材料,屬明代典形制式官墓。臺閩地區已列級的古蹟之中,明朝古墓有六處(五妃廟、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二鄭公子墓、曾振暘墓、陳禎墓、陳健墓),其中又以金門的陳禎墓與陳健墓形制最為特殊,尤其墓前花崗石造的墓亭,更是臺閩地區少見的特殊墓式。《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並未探尋陳健墓,只好留待下回造訪。
成功風獅爺
成功風獅爺位於金湖鎮成功村、陳景蘭洋樓旁,眺望美麗的成功海景。成功村民尊稱「石獅爺伯」,除了鎮海和鎮風,成功風獅爺也是當地漁民的守護神。成功風獅爺手持繡球,代表「有求必應」,若向成功風獅爺祈求成功,別具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