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台中沿海一帶為沙汕潟湖地形,牛罵溪分岔蜿蜒五條水路港汊出海,有一港位置正好在五水叉口故名「五汊港」,直到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地方賢士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意,雅化五汊之音而改得「梧棲」之名。

 

台中清水梧棲漁港風情

台中清水梧棲漁港風情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曾有選定梧棲港擴充整建成「新高港」之計劃,範圍還包括大甲郡梧棲街、清水街、沙鹿街等規劃「新高市」,北南串聯起基隆、高雄二港之間,當時是台灣中部大型商港的預定地,後來受到太平洋戰爭、美軍轟炸等影響最終建設未果。台灣光復後經濟起飛,為了解決進出口貿易量急遽增加造成基隆港、高雄港逐漸壅塞的問題,十大建設闢建「台中港」於西元1976年竣工通航。如今台中港現址即為昔日舊梧棲港一帶。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鄭時期的水師軍團編制有「前、後、中、左、右」五提督,五提督又各下分「前、後、左、右、中」五鎮,鄭成功收復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以後,開始實施營盤田軍屯供給龐大軍糧需求,其中「中提督前鎮」屯墾之處則成今日高雄前鎮地名的由來。

 

高雄前鎮漁港風情

高雄前鎮漁港風情

 

  作為台灣第一大港,高雄港歷史悠久且域廣水深,船舶碼頭等設施開發完善,貨櫃、客輪、軍艦、工業、運輸、漁業等各類港務機能豐富,「前鎮漁港」即包含其中,不僅泊地廣闊、設施齊全,也是台灣遠洋漁業重鎮,船舶噸位和漁獲量皆為全台灣漁港之最,《台灣漁港踏察筆記》邁入雙位篇數里程碑,就來介紹這座位於高雄市前鎮區,排行第一類漁港之首、全台灣最大的指標性漁港。(2020年四月)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春山海里一帶地區古名「蟳廣嘴」,取閩南語蟳(海蟹)的雙螯之意,形容如蟹螯張開的天然港灣地形,因地理位置鄰近台灣海峽,早年就有從小琉球及從中國汕頭經澎湖等地移墾而來的漢人聚落,蟳廣嘴漁港則為恆春一帶歷史最久的漁港,後來改名為「山海漁港」,不過何時改名又如何改名則不得而知。

 

屏東恆春山海漁港風情

屏東恆春山海漁港風情

 

  山海漁港位於屏東縣恆春鎮山海里,墾丁國家公園西側的一個小漁村。沿省道台26線南下至車城海口,右轉改行鄉道屏152線(車城濱海景觀公路)來到海生館,再接上鄉道屏155線。遠離車水馬龍的屏鵝公路,鄉道屏155線是一條位置偏僻的小公路,一邊藍海一邊綠山,彷彿遺世獨立的閒適感覺一路直行,途經後灣村、萬里桐,然後進入座落在蟳廣嘴山海灣的山海村,山海國小路邊停車,再走村內巷道去海邊抵達山海漁港。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箔子寮」地名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說曾盛產「箔子魚」,為一種小小又閃亮的魚類,可能是指小條的烏魚(鯔魚)。二說是以竹或木椿製成的定置漁網「遮箔子」,為當地曾經盛行之捕撈工具。三說則取「漂泊仔」之意,當地昔日曾經發生數次海水倒灌,古代先民經歷三次遷移才定居下來。

 

雲林四湖箔子寮漁港風情

雲林四湖箔子寮漁港風情

 

  進入箔子寮漁港踏察之前先題點一下衛星空照圖,可發現漁港外海竟堆積層層沙洲,誇張的規模顯示了雲林沿海普遍都有「泥沙淤積」的問題。源自於濁水溪河口的大量泥沙沖刷入海,受到台灣海峽洋流與潮汐推動而往南沉積並在沿海形成沙洲,還有濁水溪河流工程、麥寮工業區開發等人為因素,也擴大了沙洲的沉積範圍。若沙洲淤塞港灣水道則海水退潮後即浮現一片泥地,不僅影響漁船進出也讓漁港機能喪失,或許這是造成今日箔子寮漁港沒落的主因。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網友分享空拍「一座半埋農田只露出屋簷的老廟」覺得很酷,就去探訪了這座位於嘉義縣六腳鄉的寺廟廢墟「舊五福宮遺址」,發現下面還沒長出來。當然這不是真的會長,只是對比周圍水稻青青,乍看之下摸不著頭腦,還真以為下面的廟體要跟著稻穗長高一起生出來。

 

嘉義六腳舊五福宮遺址

嘉義六腳舊五福宮遺址

 

  這個奇妙的廢墟位置在雲林北港、嘉義六腳交界一帶的農田中,附近有媽祖大橋橫跨北港溪,距離北港老街很近,Google Map上也有清楚標示。來到鄉道嘉69-1蘇厝寮村外登堤防向西展望,放眼望去都是北港溪河床範圍,原來北港溪河道過去曾多次改道,現在的乾地則被當作農田使用,面積不小。越過堤防走進農田小路不久,就能找到舊五福宮遺址半埋在水稻田中的奇特景觀。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方澳古名「南風澳」,位於宜蘭縣蘇澳鎮蘇澳灣南隅,西南環山,北東面海,灣外圍島連陸屏障波濤,灣內圍水泊深庇護安全,又黑潮流經外海匯聚優良魚場,有成為自然良港的潛力,然而因地理位置封閉交通阻隔且周圍腹地狹小,開港很晚,直到日治時期築「蘇澳漁港」,此為南方澳漁港前身,至今也不過百年歷史。

 

宜蘭蘇澳南方澳鳥瞰風景

宜蘭蘇澳南方澳鳥瞰風景

 

  離開蘇澳火車站進入省道台9丁線蘇花公路,來到位在108K、虎頭山麓上的南方澳觀景台,標高約140公尺的高度這裡可居高臨下綜覽蘇澳灣的美麗風景。觀景台西側為蓊鬱壯闊的虎頭山,東面可眺望筆架山、豆腐岬與內埤海灘,台灣最大的陸連島與連島沙洲,而觀景台正下方即為南方澳漁港。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芃芃野溪溫泉,蒐集野溪溫泉旅行繼續順訪就在附近的「排骨溪野溪溫泉」,位於北橫公路旁簡單易達但少為人知的野溪溫泉,不像芃芃溫泉那麼熱門,雖然遊客奚落卻自成一處原始野溪秘境小天地。

 

遇見排骨溪野溪溫泉

遇見排骨溪野溪溫泉

 

  英士村返回省道台7線北橫公路續往西南,百韜橋前右轉入棲蘭山方向約300公尺路旁有一間萬聖公廟,左邊有一條岔路可陡下至排骨溪,沿產業道路行至吊橋就可以準備路邊停車,依指標方向尋訪排骨溪野溪溫泉。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蒐集野溪溫泉旅行來到「芃芃野溪溫泉」朝聖,位於台灣東北一處非常熱門的野溪溫泉,從停車場開始走路加溯溪只要一小段路就能簡單抵達,加上溫泉浴湯頗具規模,不僅泉量充足且造池不少而盛名遠播,卻因昔日用字誤寫成「梵梵」訛名,當地人於是發起正名運動宣導「芃芃」才是正確的地名。

 

遇見芃芃野溪溫泉

遇見芃芃野溪溫泉

 

  向西離開宜蘭市區,過泰雅大橋左轉進入省道台7線北橫公路,沿蘭陽溪畔續行約12公里來到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芃芃野溪溫泉就在附近的芃芃溪上游不遠處。英士村位於芃芃溪匯入蘭陽溪出口,屬於原住民泰雅族部落,Bonbon為其泰雅語音社名,中文則音譯成芃芃(注音ㄆㄥˊ),意思為鹿茸。據說以前公路局招呼站牌上的地名本來「芃芃」用得好好的,直到民國五十九年被某政府官員眼花誤寫「梵梵」(注音ㄈㄢˋ),竟使訛名成正名而流傳,連Google Map都仍誤標「梵梵溪、梵梵溫泉、梵梵巷聯絡道路」等相關地名,這真是天大的誤會。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柴山」標高不過360公尺,以南北走向之姿屏障台灣海峽,是濱臨高雄市區西部海岸線上的一座小山,因昔日樵夫砍樹取柴之地而稱之,據說也是明末荷蘭人築熱蘭遮城時主要的建材來源。自古以來柴山名號眾多,除了官方名稱壽山,還有打狗山、打鼓山、高雄山、萬壽山、埋金山等別稱。

 

高雄柴山漁港風情

高雄柴山漁港風情

 

  與高雄都會市區相比,柴山後山就像是一處寧靜的世外桃源,從西子灣進入中山大學後方,城市喧囂似乎被山脈隔離,讓海的潮騷與山的呢喃淹沒。柴山大路懸掛山邊,埋在綠色隧道中一路向北,地勢越來越高,往左一瞧見大海就在那裡,而柴山漁港就座落在這片汪洋下某處。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南沿海昔日曾有一潟湖地形名曰「倒風內海」,形狀似一口大布袋,內海深處為台南麻豆、佳里一帶,而北掐內海出海口的「布袋嘴港」則成為今日嘉義縣布袋鎮地名之由來。布袋位於台灣西部海岸要地,距離大陸廈門最近,自古以來即有與福建沿海各地航運往來發展貿易的港口,明末時稱「魍港」(今布袋好美里)已有村落鬧市,清朝時稱「冬港」(今布袋東港里),後因八掌溪改道、海岸線變遷而座落於布袋漁港現地,西元1895年日軍攻打台灣南部時就是由布袋港登陸。

 

嘉義布袋漁港風情

嘉義布袋漁港風情

 

  日治時期,由於布袋地區腹地廣大,擁有鹽田與甘蔗田,布袋港成為鹽業、蔗糖業銷往日本內地和朝鮮的最重要港口。台灣光復初期,布袋迎來空前的繁華時期。因為距離大陸最近,布袋成為台灣與大陸兩岸通商及文化交流的主要進出管道,加上台灣西南鹽業盛產直銷大陸,在幾年的短暫歷史歲月裡,當時街上經營貿易的船頭行、酒家、戲院林立,如此繁華盛景也讓布袋博得「小上海」美譽。然而好景不常,國共內戰造成海峽兩岸敵對分治,西元1949年開始政府實施戒嚴、斷商禁航之後,昔日車水馬龍、歌舞升平的繁榮商港景象已不復見。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