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網友分享空拍「一座半埋農田只露出屋簷的老廟」覺得很酷,就去探訪了這座位於嘉義縣六腳鄉的寺廟廢墟「舊五福宮遺址」,發現下面還沒長出來。當然這不是真的會長,只是對比周圍水稻青青,乍看之下摸不著頭腦,還真以為下面的廟體要跟著稻穗長高一起生出來。

 

嘉義六腳舊五福宮遺址

嘉義六腳舊五福宮遺址

 

  這個奇妙的廢墟位置在雲林北港、嘉義六腳交界一帶的農田中,附近有媽祖大橋橫跨北港溪,距離北港老街很近,Google Map上也有清楚標示。來到鄉道嘉69-1蘇厝寮村外登堤防向西展望,放眼望去都是北港溪河床範圍,原來北港溪河道過去曾多次改道,現在的乾地則被當作農田使用,面積不小。越過堤防走進農田小路不久,就能找到舊五福宮遺址半埋在水稻田中的奇特景觀。

 

旅行Map

旅行Map

蘇厝寮村外登堤防看媽祖大橋

蘇厝寮村外登堤防看媽祖大橋

越過堤防進入農田小路

越過堤防進入農田小路

續走小路方向

續走小路方向

沿農田小路即將抵達

沿農田小路即將抵達

抵達舊五福宮遺址水稻田

抵達舊五福宮遺址水稻田

舊五福宮遺址

舊五福宮遺址

 

  好奇為何堂堂寺廟卻淪落至此,回家後查詢網路上說法竟眾說紛紜,後來發現《嘉義縣誌》對於「大庄五福宮」相關記載,或許才是有經過考據、可信度比較高的史料資訊。五福宮於清道光六年(西元1825年)建廟,當時為一聚落「大庄」之廟宇,最初奉祀玄天上帝,後來因北港溪流來一塊材,村民有感外觀之奇而雕成五福大帝金身開始主祀之。

 

從較高角度看舊五福宮遺址

從較高角度看舊五福宮遺址

 

  五福宮在日治時期(西元1915年)曾經過一次大改築,爾後或有其他加工裝飾或修整。台灣光復後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台灣中部豪雨造成北港溪氾濫潰堤,洪水把原來的大庄地區一分為三成為今日大庄、扶朝家、鹽水埔三村。五福宮當時也嚴重損毀,水災過後政府整治北港溪重新興建堤防,可能是因為評估河川改道風險而把新堤防蓋在另一邊,造成五福宮舊址竟位於河道範圍,當地耆老似乎頗有怨言。後來村民乾脆拆下部分舊廟,順機另尋新地點重修新廟於1960年建成,成為今日大庄五福宮現址,而原有的舊廟則任其荒廢北港溪旁田地,年復一年的沖積、掩埋,成為舊五福宮遺址樣貌。

 

舊五福宮遺址一景

舊五福宮遺址一景

舊五福宮遺址一景

舊五福宮遺址一景

 

  因為水稻田生長茂密,無法就近觀察位於稻田中央的舊五福宮廢墟細節,也許只能等稻米收割完的季節才能更拉近距離。另外本來以為這裡是很偏僻的鄉下地方,沒想到卻陸續碰到好幾組特地前來探訪的遊客(包括我們),舊五福宮遺址的特殊景象似乎也成為近年有名的打卡景點了。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