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尾村並非計畫行程。因為東北季風影響,冬季海相不佳,台灣外海可是波濤洶湧,若風浪過大,將導致台馬輪或合富輪停駛。本來預定搭乘台馬輪去東引鄉完成馬祖全流浪,但得知基隆港發布台馬輪停駛的消息,唯一能前往東引島的交通工具沒了,只好變更行程待在南竿島,繼續尋訪尚未探索的地方。因此,西尾村就成為馬祖卡蹓冬冬的最後一站。
【南竿西尾村的純樸】
一踏入西尾村,就喜歡上這裡的純樸,放眼望去盡是濃濃翠綠,農農氣息,冬天的寒涼空氣,讓這片綠意盎然顯得神清氣爽,使我心曠神怡。身旁菜田傾瀉坡地,遠方綠樹環繞村莊,數間典雅的石厝座落之間,綠意變得立體,宛如一幅顏料貼上畫布的油彩,呈現出不同層次的遠近。不單純只鄉間農村,西尾村給我不太一樣的感覺,似乎還有什麼遺忘在這樣的純樸氣氛裡……
【西尾村的綠意盎然】
或許是因為村中房舍不多,空地有餘,而且村落位置背風,地勢也相對南竿島其他地區平緩,所以土地被利用來種植各種蔬菜作物,自給自足。農田遍布的景像,形成了西尾村綠意盎然的純樸印象。
【整理農地的村婦】
西尾村位於連江縣南竿鄉、南竿島西北邊。因為南竿島形狀如犀牛,聚落地處犀牛尾部,故諧音犀尾得名「西尾村」。國軍進駐後,以西尾諧音又名「四維村」。西尾村座落在望海的山坡上,灣澳朝西,地處東北季風的背山面,阻擋了風勢,幾乎感受不到冬風吹襲,讓村中瀰漫了寧靜與寂寥。
【馬祖南竿鄉Map】
伴隨西尾村的寧靜寂寥,我的心境彷彿也慢慢融入這片純樸氛圍裡,開始享受起悠遊時光。與馬祖其他地方迥異,村中竟然散落不少早已廢棄的舊房古瓦,它們在荒煙漫草中凍結,乏人問津。這樣奇妙的景觀激起好奇心,我繼續邁步探索聚落。
【廢棄房舍乏人問津】
我來到村人居住的區域。西尾村的民居石厝大多建於疏洪河道旁,但河道已喪失原有功能,現今已規劃成農地並種植各種蔬菜作物。田地沿河道耕耘,彷彿是一條貫穿灰石聚落的綠色河流,形成一幅特別的當地景致。
【河道現已規劃成農田】
【民居石厝沿河道而建】
【俯瞰河道田地與民厝】
【順坡而下的綠色河流】
沿河道田地旁的階梯往上,可抵達西尾村景觀台,再往上走則能來到制高點欣賞全村風景,除了海灣,隱約還能看到遠方山頭上的媽祖巨神像。
【西尾村制高點】
【西尾村景觀台】
【鳥瞰西尾村】
沿著另一條路,我往下繼續探索西尾村,不論是民居石厝或是荒廢瓦舍,石塊堆砌而成的建築充滿復古典雅的風格。荒煙漫草中,雖然古老的灰石色調染上了青苔與藤蔓的純樸綠意,卻仍隱藏不住歲月的痕跡,流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淒涼美感,那可是美麗與哀愁的完美結合。
【傳統壓瓦石屋頂】
【荒廢石厝的歲月痕跡】
【荒煙漫草西尾村】
【路鏡中的西尾村】
【鳥瞰西尾村下】
【屋破瓦敗瀰漫濃烈淒涼】
【結合古老與自然的西尾村】
結合古老與自然的西尾村,反璞歸真,卻又被人遺忘似的,是美麗與哀愁的完美結合,我不禁流連忘返。
【西尾村的美麗與哀愁】
據說民國初年,林義和在西尾村勢力頗盛。對日抗戰時期,日軍曾佔領馬祖各重要澳口,唯獨林義和以西尾村為根據地,率兵奮勇擊退日軍。當時,林義和在南竿島的聲望如日中天,西尾村更熱鬧非凡,之後林義和又與福建軍閥爭奪閩海勢力,衝突時有所聞。民國三十一年,林義和遭人構陷遇害,從此西尾村逐漸衰微、居民凋零,終於導致聚落荒廢。目前西尾村僅剩下十幾戶人家,是南竿鄉人口最少的行政村。
【林義和古厝】
西尾村的頹圮中,「林義和古厝」卻展現出新樣貌。石厝本體已完成修復,周遭環境也經過整治,不僅重新鋪設新的階梯和石板路,庭院也種植花草樹木,利用傳統建築風格造景,打造出古樸雅致的園藝景觀,成為西尾村一塊邂逅驚喜的小角落。
【林義和古厝庭園景觀】
【林義和古厝庭園景觀】
來到林義和古厝,我巧遇正在醃漬白蘿蔔的村民。馬祖白蘿蔔是馬祖地區常見的冬季蔬菜之一,看來我趕上了西尾村的白蘿蔔豐收季節。一位老婆婆正彎著腰,從成堆白蘿蔔中仔細清理挑選,後方則有兒子和媳婦負責醃漬的工作。
【巧遇村民製作醃白蘿蔔】
老婆婆的福州口音雖然讓我不太能理解,卻仍掩不住務農豐收的滿足與好客親切的情味。這些固守自己家園的村民,不在乎是否被世人遺忘,他們以屬於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享受遺忘在西尾村的那種簡單與純樸。
【馬祖白蘿蔔豐收成堆】
南竿西尾村的純樸,雖然是馬祖卡蹓冬冬的意外旅程,卻替原本稍有遺憾的馬祖行,寫下一段不會遺忘的註記。(2013年十二月)
撰文:BMC 校稿:黑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