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讓清廷發覺到台灣的重要性,於是派欽差大臣沈葆楨治理台灣。沈葆楨積極建設公共設施、加強軍防工事,修築安平「億載金城」與恆春城牆,又闢建東部交通、開山撫番。此外,設招墾局鼓勵移民入台,並擴編行政轄區,立台北府、卑南廳,從此台灣劃下了開拓史上的新頁,卻也步入多事之秋。

 

  十九世紀後半葉,列強覬覦殖民清朝與其藩屬國,清朝的國際情勢越來越險峻,不僅日本併琉球、犯台灣、圖朝鮮,更有俄國佔據伊黎、英國窺伺西藏和雲南、法國侵略越南,外患頻仍,讓清朝陷入四面楚歌。牡丹社事件後約十年,法國決心併吞越南,清法戰爭爆發,台海遂正式淪為戰場。西元1884年,法軍挾在福州獲勝的餘威攻打台灣,佔領雞籠(基隆),並準備強行登陸滬尾(淡水),清軍奮勇抵抗,兩邊皆傷亡慘重,最後法軍不敵,終於敗退,雙方形成海陸對峙,僵持不下。

 

西元1884年,法軍所繪製的淡水戰場地圖

【西元1884年,法軍所繪製的淡水戰場地圖】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投降,結束明鄭王國二十二年的經營,台灣回歸中國統治,清廷卻對懷有難解情結的台灣高唱「棄台論」,統領清朝盛世的明君、康熙皇帝甚至也認為:「海賊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但在征台有功的施琅堅持下,明鄭滅亡次年,清廷才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然而,清朝的台灣統治是消極的,為了壓抑反動勢力復甦,不僅對渡台移民多所限制,又未重視建設地方,處處充滿不信任感。沒了歸屬感的台灣,依舊在海上無根飄泊。

 

  台灣島為一富饒之地,自荷蘭統治時期,便以稻米、砂糖、鹿皮為出口大宗,其後又以盛產茶、糖、珊瑚聞名,而樟腦的產量更曾經是世界第一。除了物產豐富,台灣位居東亞海上航道交通的樞紐,戰略地理位置優越。以上兩點,讓台灣自十七世紀開始便成為海上強權覬覦的目標,但中國歷代統治者幾乎皆為陸權主義,對海洋缺乏興趣、了解不深,反而以為台灣地處偏遠,乃蠻夷荒地,可有可無,台灣始終是被大陸忽視的一塊土地,直到兩百年後……

 

西元1870年,由美國人Le Gendre所繪製的《Formosa Island and The Pescadores》局部

【西元1870年,由美國人Le Gendre所繪製的《Formosa Island and The Pescadores》局部】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胡椒和靈魂」,十六世紀末葉,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積極向全世界擴張,荷蘭人為了貿易和商業利益,緊隨殖民的腳步,乘風破浪,很快就抵達東亞海上。西元1622年,顏思齊登陸笨港後的第二年,荷軍進入媽宮(馬公)港,不客氣地占領澎湖,與明軍僵持不下。面對荷蘭這個不速之客,最後明朝封鎖澎湖,斷絕荷蘭人的糧食與水源,缺乏補給的荷軍終於棄城而逃,駕船往台灣駛來,在當時名叫「大員」的台南安平登陸。

 

荷蘭航艦航行台灣之間

【荷蘭航艦航行台灣之間】

西元1636年,荷蘭人J.Van Braam所繪製的台南古代地圖

【西元1636年,荷蘭人J.Van Braam所繪製的台南古代地圖】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與大陸僅一條台灣海峽之隔,從隋朝到宋代的六百年間(西元5811278年),統治大陸的漢民族卻對台灣興趣缺缺,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台灣的歷史文獻,直到元朝,蒙古人展現了對海外征伐的野心,才逐漸開始有近海島嶼的記載。自明代開始,隨著時代演變,離大陸近在咫尺的台灣卻沒有統一且固定的名稱。西元1545年,葡萄牙人駛船經過台灣,遙望島上林木蔥鬱、山勢雄偉,不禁讚嘆:「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從此以後,西方的航海圖上就多了「福爾摩沙」這個地名。

 

  進入十七世紀,荷蘭的海洋盛世興起,為了擴展商業與開發貿易,荷蘭人開始積極打造船隻、航向遠洋。西元1624年,荷蘭人登陸台南安平,開啟了荷蘭據台時期。然而,最早登台的並非荷蘭人,明朝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一個夏秋交替的季節,台灣近海陸續駛來了十三艘小船,二十六位冒著生命危險、疲憊不堪的中國人,終於在笨港溪(北港溪)出海口登陸。現今,矗立在北港圓環的「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顏思齊率眾登台的這段歷史,而台灣的近代開拓史,也在那一年正式展開。

 

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

【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征子」?

 


 

圖一:左下角為黑棋佔據高目,白棋進角後的一種定石變化。黑1打叫吃,白若A逃出則形成征子。

 

圖一

【圖一】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曾經看過朋友下過一盤棋,這盤棋倒也有趣,形成兩次屠龍場面,但可惜攻擊不力,龍沒屠成導致敗局,當時朋友只幽幽說了一句:「攻擊好難」。

 

  攻擊是很不簡單的一門圍棋技術,屠龍也許根本可遇不可求。攻擊得面面俱到,除了注意對方大龍眼位的急所,也得顧及本身棋形的安全和厚實。攻殺時若心浮氣躁、不夠沉穩,常常會不小心走火入魔,喪失給予對方一擊斃命的時機,或是讓自己的棋形崩潰。如何仔細判斷雙方在攻防上的要點,乃圍棋攻擊技術的基本課題。

 

  對於攻擊的思維,應該以「攻擊取利」的方向思考。吃龍本來就是很困難的戰略,但若藉攻擊得到「先手利」,不論是圍取實空或使形厚實,能夠有效獲得最大利益,基本上就能掌握勝機。攻擊取利的手法,包含了準確的形勢判斷與各種戰術的運用,這些技巧得要在平時的對弈中多加練習揣摩。

 

  一條有關攻擊技巧的圍棋諺語為「追為飛、跳為逃」,或言「追擊為馬步飛,逃出為一間跳」,這是當雙方攻防戰展開時,得要記起的一個概念。掌握住這個思緒的大方向,或許能讓攻擊變得簡單一些吧。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圍棋,常常聽到「先手利」、「逆官子」等名詞,其實他們的含意主要是指一件事情:主動權的爭取。

 

  圍棋的勝負,最終要看在盤面上誰圍到的實地較大,實地多者為贏,反之則輸。圍地的掌控度,與落子何處絕對有很大程度的相關,這邊擺一顆子,對附近棋形造成某些影響,導致左右整個盤面情勢,決定了這一盤棋的勝負。所謂「一手棋定終局」,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既然落子影響了最終勝負,如何搶先佔得局面上要點的技術,對圍棋來說,就是門必須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也就是「棋的速度」。換句話說,強調主動不失先機者,必為最後贏家。

 

  「先手利」顧名思義,就是局部雙方折衝告一段落之後,把握到在別處下一手的先著之利,此一先著之利,可套用孫子兵法「兵貴勝速」之格言。「先手」意指對方必須要作出回應的衝突表現,因為對方若賭氣不回,則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故不得不應之。因此,如何利用先手的技術,來取得最大的實空或是厚實的棋形,乃圍棋棋盤上雙方錙銖必較的焦點。

 

圖一:先手情況的官子例。對黑白雙方來說,要如何去收官?先著之利關係到死活。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中國圍甲聯賽第八輪

古力(黑)vs. 李世石(白)

李世石與古力

【李世石與古力】

 

  西元2009年,李世石因為不滿對局費太少、獎金抽成、棋譜著作權等問題,抵制了韓國棋院主辦的韓國圍棋聯賽,爾後又宣布停職。如此行為,就像他以前不參加韓國職棋的升段賽一樣有「氣魄」,若非李世石對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擁有絕對信心,冒著被韓國棋院封殺的風險,普通棋士是絕對不敢這樣做的,這說明了李世石桀傲不羈的性格。這樣的性格,也反映在李世石自己的棋風上面。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得以前與朋友小聊棋藝,忽然談到「盤角曲四」,此型態是圍棋在角地上的特殊棋型之一。在日本圍棋規則裡,盤角曲四是被判定為死棋的,但為什麼要判定為死棋?我們倒也覺得莫名其妙,而盤角曲四在中國的圍棋規則中卻沒有特別去規約,為何如此?以下將試論之。

 

圖一:「盤角曲四」基本型態。假設白棋在角,黑棋在外且活棋,此型態看起似雙活。

 

圖一

【圖一】

圖二:經過手順,角上為「曲四」。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高雄臨港線基本上可分為兩支系統,一支是第一臨港線的環狀路線,另一支系統就是第二臨港線。第二臨港線自共線終點分歧出來,沿中山四路與翠亨南路往東南方向到草衙車場,一路上幾乎被行道樹掩蔽,隱身在兩旁的車水馬龍裡,這條穿梭南高雄大都會將近4公里的筆直鐵路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草衙車場與中山四路僅一排樹林之隔,卻彷彿是被人遺忘的都市秘境,別有洞天。

 

第二臨港線Map泡泡

第二臨港線Map泡泡

 

  擴建後的新高雄港是修築第二臨港線的主要原因,尤其與前鎮河以南的新港區發展關係密切。港內貨櫃輪船進出繁忙,海運蒸蒸日上,為了提供陸上的貨運交通,高雄臨港線便把鐵道的觸角延伸到新港埠的貨櫃中心。

 

文章標籤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