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台灣本島「燈塔四極點」,就是分別位在台灣本土緯度最南、北端,以及經度最東、西端的四座燈塔,其中,極南點「鵝鑾鼻燈塔」、極北點「富貴角燈塔」、極東點「三貂角燈塔」應該都有聽說過,不過極西點「國聖港燈塔」的知名度大概就不如前面那三座燈塔,若要實地尋訪也可算一探秘境之行了。(2017年十二月)
【遇見國聖港燈塔】
國聖港燈塔,找地圖才第一次知道的地方,座落於台南市七股區最西方、七股潟湖西南方的海岸邊上,位置非常偏僻。從六孔碼頭開始沿北堤道路繼續往西南行約5公里,即可看到矗立海邊的國聖港燈塔,東經約120.02度,是台灣本島最西端的燈塔和領土所在地。
【旅行Map】
【北堤道路終點北入口】
【防風林小路】
【頂頭額沙洲入口】
北堤道路堤防外是七股潟湖。經過南灣碼頭不久即來到北堤道路終點,這裡是前往國聖港燈塔的北入口。道路終點的北入口被路障阻隔,周圍生長防風林,防風林旁有一處空地可作為停車場,下車走進防風林小路來到盡頭,首先看到宛如大沙漠的壯觀風景,原來這裡也是「頂頭額沙洲」的入口。
【頂頭額沙洲往北眺望】
【置身頂頭額沙洲】
【頂頭額沙洲宛如沙漠風景】
由台灣西部河川所沖積出來的砂土,經過台灣海峽海浪挾往南沖刷並經年累月濱臨海岸堆積,漸漸露出海面造成這一連串狹長狀的臨海沙洲(編按:台灣西南部臨海沙洲成因,請參照《外傘頂洲遊記》。),而頂頭額沙洲(頂頭額汕)即為七股潟湖一系列臨海沙洲之中位置最西南端者。頂頭額沙洲又稱「七股大沙漠」,沙丘規模遼闊,周圍只見一整片黃沙漫延,還以為來到了內陸沙漠,誰知旁邊就是大海呢!驚人的特殊景觀值得一訪。造訪頂頭額沙洲因其位置臨海,風大且無遮蔭,建議戴太陽眼鏡可防風吹沙睜不開眼,若穿上沙漠大袍更好免得沙粒沾滿身。
【頂頭額沙洲往國聖港燈塔方向】
荒漠中向南望去可見國聖港燈塔屹立不遠,大概再走200公尺就能到達,不過我們只能舉步維艱在沙地上走過去。由電線桿遷線架設的方向推測,這裡應該本來有道路能直達燈塔,卻因風沙長年往南吹襲而覆沒消失無蹤,連堆高的消波塊也逐漸被掩埋,形成一幅滄海桑田的樣貌。
【繼續前往國聖港燈塔】
【荒漠、電線桿與消波塊】
【踏沙前進國聖港燈塔】
在頭髮隨風亂舞、眼睛被風沙吹得睜不開、滿口吃沙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抵達了國聖港燈塔,我們發現其實南方還有另一條堤防道路可開車直達燈塔之下,不用經過舉步維艱的頂頭額沙洲。
【國聖港燈塔】
【交通部航港局國聖港燈塔】
【仰望國聖港燈塔方錐形鋼架結構】
【仰望國聖港燈塔方錐形鋼架結構】
雖然燈塔名為「國聖港」,但週遭放眼望去完全看不到任何跟港口有關的東西,原來燈塔是以距離東方約2公里外的國聖港遺址而得名,原本是位於出海口卻因曾文溪、七股溪等河沙淤積讓港口逐漸填成陸地,昔日的國聖港也因此消失,如今只遺下荒漠中的港口之名。
【昔日國聖港遺址位置】
黑白相間的四腳方錐形鋼架結構,看那塔身斑駁,孤獨聳立國境之西的海邊荒漠之中,呈現名副其實的秘境風景。其實這座燈塔並非原來的國聖港燈塔,原國聖港燈塔興建於民國四十六年,原址在七股潟湖北邊的網仔寮沙洲附近,啟用後卻因海潮侵蝕讓沙洲盡失,整個燈塔逐漸陷入汪洋大海之中,直到民國五十八年遭受「衛歐拉」颱風摧襲,塔身終於倒塌而毀壞。民國五十九年在頂頭額沙洲現址另建新塔,成為今日所見的國聖港燈塔,高度約33公尺的燈塔仍繼續在台灣本島極西點發光,指引漁民返家的方向。
【原國聖港燈塔位置:網仔寮沙洲】
位置偏遠、看似頹圮荒廢的國聖港燈塔目前仍在運作中,隸屬交通部航港局管轄,雖然燈塔下方建有小屋卻大門深鎖,不見駐塔人員看守。我覺得尋訪國聖港燈塔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乍來此地卻只見內陸荒漠風景,必須翻越堤防這才發覺台灣海峽竟近在咫尺。或許,只有國聖港燈塔自己,才能看到那孤獨屹立國境之西的大海風景吧。
【國聖港燈塔孤獨屹立國境之西】
撰文:BMC 校稿:黑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