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手研究相關學術文獻或報告指出,不少建於日治時期的軍事坑道或碉堡,自二戰結束後皆已塵封多年,直到近年才被真正發現或開始研究,「旂山配水池」即為其中之一,二戰日軍所建之一座洞窟式戰備配水池,隱藏地底據說有半個足球場大的規模,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旂山配水池的存在】
【Track旂山配水池】
根據文獻線索證實二戰日軍「旂山配水池」的存在,該洞窟式戰備配水池又稱半屏山地下水庫,開鑿於旂山西側地下約50公尺的石灰岩層中,配水池入口掩埋只約1公尺高度,後通長約30公尺的坑道,再經10公尺長、坡度近80度的豎井階梯,上通配水池方向。
【配水池入口】
【後通坑道】
入口後連通坑道內部地面平整,或可駕車推車進入配水池取水,且又能連接水管供取水之用途。坑道末端直達豎井底部,發現下方地面被窟窿破壞,推測可能原有裝置抽水機或水管等固定設備,戰後因相關機具原地挖除,所以坑道內才呈現地面破壞樣貌。
【坑道上通豎井】
【上通配水池豎井階梯】
豎井開鑿階梯上通配水池頂部,周圍岩壁長年滲水,經地質作用形成碳酸鈣沉積「微鐘乳石」和「微石筍」,呈現魚鱗狀、鋸齒狀、層疊狀等特殊石灰岩結晶景觀。階梯上方出口為一平台空間,一側邊緣架設能沿牆面下抵配水池內的鐵製爬梯,高度可達8公尺。平台另一側則留存直立輸水管線。
【配水池頂部入口】
【配水池西北端牆面】
【配水池內部輸水管線】
概呈西北-東南走向,「旂山配水池」長達120公尺、內徑約8公尺,一座將近半個足球場大的洞窟式戰備配水池,內部配置600mm口徑之出入鑄鐵水管、溢流水管等輸水設施。該長筒狀隧道地下水庫規模龐大,估計可儲存用水6500噸。
【配水池內部地面積水】
【長筒狀隧道地下水庫內部空間】
「旂山配水池」建於西元1944年一月,作為戰備地下儲水用途,據說配水池儲水可再經地下管道輸送至左營海軍港區,供給軍港與軍艦船舶使用。相關文獻透露其為設計用水5000噸以上之大工程,但戰後在地耆老卻未聞知曉其真實狀態,可知二戰日軍重視其機密之程度。
【觀察混凝土壁板建構】
【觀察混凝土壁板建構】
配水池內部地面有鬆軟淤泥堆積但積水不多,基本通行無礙,又未殘留沼氣或缺氧,空氣呼吸尚算流通。觀察地下水庫牆面以混凝土壁板建構,隔絕地下滲透土質,儲蓄水源。往東南向120公尺直到盡頭一片平整牆面,未見還有其他設施。
【配水池東南端牆面】
【配水池牆面接縫結構】
【旂山配水池剪影】
二戰日軍戰敗交接清冊寫「洞窟式配水池」,國軍則抄有「日本海軍財產交接清冊」,旂山配水池的存在依據即來自此兩份文獻。而設計者石井多三亦有留下回憶紀錄:下淡水溪右岸大樹庄取伏流水,再經仁武淨水場抽水過濾,最後導入旂山配水池,容量7500竏,隧道式內徑8米,馬蹄形總長150米,包含地下水庫內部120公尺及前端入口30公尺坑道之管理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