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宇宙中是否有個地方重力非常強大,強大到沒有任何東西,包含粒子、電磁波,甚至連光都不能逃脫-「黑洞(Black Hole)」-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非常特殊的緻密天體,由於恆星死亡後核心造成時空坍塌,質量緊密到強烈扭曲了時空,形成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小的「奇點(Singularity)」,強大的重力將吞噬鄰近區域所有物質,在不能超過光速的限制下,一旦掉入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就永遠逃出不來了。

 

M87超大質量黑洞

M87超大質量黑洞

 

  西元2019年四月10日,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成像發表M87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證實了黑洞的存在。EHT以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協調世界各地的電波望遠鏡同步觀測、記錄數據,結合成一座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大幅提升解析能力,才終於看到了隱藏在星系中心的黑洞結構。由於連光都無法逃脫,不能直接看到黑洞本身導致天文觀測困難,然而,對於黑洞的預言卻可追溯至1915年。

 

卡爾.史瓦西(西元1873-1916)

卡爾.史瓦西(西元18731916)】

 

  西元1915年十一月,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僅僅一個月之後,德國天文物理學家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就找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一個精確解,此即為「史瓦西解(Schwarzschild Solution)或史瓦西度規(Schwarzschild Metric)」。利用史瓦西解,不僅可以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重力透鏡效應重力紅移等現象,還能得到一個靜止不旋轉、不帶電的「史瓦西黑洞」,這是黑洞的最基本型態。由於史瓦西黑洞存在一個的密度趨近無限大的奇點,雖然看似荒謬卻是史瓦西解的一個合理結論,於是人類開始意識到黑洞存在的可能性。

 


 

協變微分與克里斯多福符號

  由愛因斯坦場方程式(Einstein Field EquationsEFE),等式左邊描述了四維時空的幾何空間,右邊則是物質或能量:

 

 

  為了求解愛因斯坦場方程式,首先要處理等式左邊的幾何。如何定義非歐基里德空間的幾何微分,必須要用黎曼幾何(Riemannian Geometry)的方法。由於空間曲率讓座標系發生了彎曲,對基底向量(Basis Vector)來說,若把基底向量沿座標方向「平移(Parallel Transport)」之後去作微分的結果,將不單只有自己的變化,還包含了另外其他基底向量如何互相變化的「額外項」:

 

 

  協變微分(Covariant Derivative)則描述了座標基底的微分規則,其中,「克里斯多福符號(Christoffel Symbols)」又定義為聯絡係數(Connection Coefficients),用來計算座標基底在協變微分之後所產生的額外項的係數。對於四維時空的度規張量(Metric Tensor):

 

 

  由於愛因斯坦求合約定(Einstein Summation Convention)定義了四維時空的不變量,它是度規張量與基底向量各分量相乘之後的總和,表示基底向量作協變微分之後所產生的「額外項」,必須與度規張量作協變微分之後所產生的「額外項」互相抵銷,故兩者之克里斯多福符號剛好互為正負,其中,四維時空的度規張量定義為對偶空間(Dual Vector),表示協變微分的「額外項」有兩項:

 


 

  對四維時空,度規張量之協變微分必須為零,加上考慮座標基底本身為無扭轉自身變化的簡單情況,再經由指標變換:

 


 

  計算(1)(2)(3) 再兩邊同乘以

 


 

  可得到度規張量與克里斯多福符號之間的關係,此即為勒維奇維塔聯絡(Levi-Civita Connection):

 


 

  需要克里斯多福符號的原因,是為了繼續求導「黎曼曲率張量」,才能得到愛因斯坦張量,描述愛因斯坦場方程式之中四維時空的空間曲率。

 


 

黎曼曲率張量

  對於一個存在的四維時空,黎曼幾何的意義為「有解」,表示基底向量作協變微分之後的結果必須為零,換句話說,基底向量沿座標方向「平移」到四維時空的任何一處皆必須保持不變,與如何選擇坐標系無關:

 


 

  作第二次協變微分取交換運算(Commute)之後同樣也必須為零:

 


 

其中

 

 

 

得到

 


 

  又考慮座標基底本身為無扭轉自身變化的簡單情況 

 


 

  其中,定義「黎曼曲率張量(Riemann Curvature Tensor)」,結構為一組4X4的大矩陣,其中每項大矩陣分量亦各是一組4X4的小矩陣,故總共有16X16=256項小矩陣分量:

 


 


 

  黎曼曲率張量的物理意義,若其值為零則表示存在一個「有解」的四維時空,對其求解則描述了四維時空如何扭曲空間,即能決定四維時空的「曲率」。為了能更方便理解幾何曲率,由相對論的不變量對應幾何的不變量,因此選擇擷取黎曼曲率張量對角分量的不變量「跡(Trace)」並簡化成對角化的近似形式,黎曼曲率張量於是被簡併成最簡單的「里奇張量(Ricci Tensor)」:

 


 

  還有里奇純量(Ricci Scalar)或純量曲率(Scalar Curvature):

 

 

  若能適當假設各種時空條件,最後再求解里奇張量,即可推導四維時空的幾何解。

 


 

 史瓦西解

  若時空滿足球對稱性(Spherical Symmetry)且靜止的(Stationary),以及有質量分布趨近在原點附近、其他各處為真空的情況,依據廣義相對論,在任何慣性系下觀測到的守恆量為兩點間的時空間隔,這個間隔被稱作原時τ,假設在四維球座標系中其相對論不變量為:

 

 


  此即為史瓦西解的假設形式,其中,因為時空為球對稱性與角度無關,靜止的時空亦與時間無關,故可假設AB為未知的r函數。以度規張量表示如下列:

 

 

 

 

  接者要找出AB。第一步,計算克里斯多福符號:

 

 

  代入史瓦西解假設形式之張量度規各項分量,共有64項。以下列出不為零之項:

 


 


 


 

  第二步,計算黎曼曲率張量:

 

 

  代入史瓦西解假設形式之克里斯多福符號計算,共有256項。以下列出不為零之項:

 


 


 


 


 


 


 


 

 

 

  第三步,計算里奇張量:

 


 

  代入史瓦西解假設形式之黎曼曲率張量求得:

 


 

  第四步,求解:

 

 

 

  由 :

 


 

  以上關係式代入(6) 即可分別求得AB

 

 

 

  第五步,求出常數K

 

 

  這裡定義了史瓦西拉格朗日量(對應在原時項),表示若在r趨近無限大之處,上式可近似於古典牛頓力學之球坐標系的拉格朗日量(Lagrangian)並重新定義:

 

 

  比較兩者係數即可得常數K

 

 

  取正值即為史瓦西半徑。最後,寫出史瓦西解,其中,當r進入史瓦西半徑「事件視界」,然後繼續趨近於零,則會產生一個怪異的地方-四維時空的相對論不變量之時間項會趨近無限大,而空間項則會趨近於零的「奇點」,成為黑洞理論的根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衡 的頭像
    阿衡

    阿衡的探秘地圖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