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族部落」是泰北之旅搜尋到清萊(Chiang Rai)市區附近的一個景點,好奇泰國竟然也有長頸族於是安排前往。泰北地區族群組成複雜,分佈多種少數民族,來源或可分成原住民與外來移民,昨天曾經造訪過美斯樂的阿卡族為前者,美斯樂華人則可歸類後者(詳美斯樂遊記),而泰北「長頸族」也屬於外來的少數民族,該族視女子有「長頸」為美,女性終其一生會在脖子上佩戴沈重的銅製頸環造成頸部拉長為習俗特色。(2019年五月)
【遇見泰北長頸族】
清萊的長頸族部落位於清萊市區北方,依據Google Map引導路線明確,車程距離約半小時即可抵達。在平日上午造訪的我們似乎是第一批遊客,門可羅雀,或是門可羅雞,真的只看到幾隻雞在入口閒晃而已(另有「黑雞」隨行)。找空地停好車後,才看到工作人員姍姍來遲進駐售票亭,一開口就要收取300泰銖,而且是不分老幼一人300泰銖!這在泰國可是高到嚇人的門票價位,然而既然是專程來訪我們也只好乖乖付帳。
【「清萊市區」—「長頸族部落」旅行Map】
【清萊「長頸族部落」入口】
【入口擺設木頭人偶,象徵長頸族一夫多妻的制度】
【商店街】
【茅草屋部落】
【傳統茅草屋】
【即將進入長頸族觀光區域】
進入長頸族部落有規劃觀光客的參觀動線,首先經過一條很長的商店街,然而這裡所見之人都是沒有戴頸環、脖子長度一般的普通人,這就讓我覺得有點奇怪,不是長頸村嗎?不過當時也沒繼續想太多,畢竟還是非常期待看到長頸族。快步通過商店街後來到後村區域,踏入屋簷之下,我們終於看到了第一位佩戴頸環的長頸族少女。
【佩戴頸環的長頸族少女】
【正在織布的長頸族婦女】
【長頸族少女同意供遊客拍照】
這裡是更大的商店街區域,專門規劃長頸族招攬生意,越往裡走可以看到更多的長頸族女性顧著自己的攤位,兜售各式各樣精緻的手工藝品和美麗布料,不過我們的目光焦點始終都放在佩戴傳統頸環的長頸族文化特色上。然而,拍照之前請先禮貌徵詢長頸族人同意,面對難得一見特殊的外國文化,感覺新奇是在所難免,但我們須得抱著文化交流的態度去欣賞。
【長頸族部落商店街】
【長頸族部落商店街】
【販賣手工藝品】
【長頸族人偶】
【長頸族雕刻】
【示範織布的長頸族人】
【手工布料】
【手工織布圖案】
一個攤位表示會有一個長頸族女性,這裡有很多攤位,所以可以見到不少長頸族人,我們還遇到會講華語的長頸族少女,另外除了老的、年輕的,甚至還有佩戴頸環的小孩。依照習俗,長頸族女童會在五歲時開始圈上第一個銅環,然後從十歲之後每年再多加一個銅環直到二十五歲為止。長期佩戴沈重的銅環造成肩骨下縮,才讓脖子看起來很長,長頸族女性視頸環為美麗的象徵,終其一生佩戴的銅環圈數或有20,而總重量竟可達5、6公斤,可以想像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雖然很不人道,但我們也只能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
【長頸族母女】
【可愛的長頸族小孩】
【長頸族人老與小】
【不開心的長頸族小孩】
觀光,是長頸族部落的重要收入,雖然這裡拍照不收費但門票要價不菲,而且其實她們很希望遊客能多多購買手工藝品以賺取更多錢。除了觀光景點常見的討價還價,長頸族人還會利用拍照的親切表情以及小孩可愛攻勢,增加遊客掏出錢包的機會,不過有的孩子表情始終不開心⋯⋯為何不開心呢?或許是膩了假臉皮笑,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Long Neck Karen】
泰北長頸族並非原住民,其祖先屬於緬甸東部山區一個少數民族「克倫族(Karen)」的一支部落「克耶人(Kayan)」,原本在緬甸生活了好幾個世紀,族裡的女性一直都維持佩戴長頸環的傳統習俗。直到西元1990年代,克耶人為了躲避緬甸內戰於是逃到泰國邊境,最後定居在泰緬邊界湄宏順(Mae Hong Son)境內山區,那裡才是長頸族真正的居住地。
【長頸族部落合影留念】
聽說,泰北邊境曾經發生人蛇集團騙走或綁走長頸族少女載運到別處展覽,利用觀光客的好奇同情而被當作搖錢樹的案例,後來我不免思考,清萊距離湄宏順府其實非常遙遠,這裡應該不可能是原克耶人部落分佈的範圍,加上門票索價不菲、遊園動線與人員組成、小孩不開心表情等疑點,那麼,我們看到的是真的長頸族部落嗎?她們是否是人類動物園中的展示品?又或是為了博取遊客好奇心與同情心所精心策劃的觀光產業?看著在長頸族部落合影留念,返回自由世界的我們只能默默反思與祝福。
撰文:BMC 校稿:黑雞
PTT鄉民kingswomen補充說明:參加一日遊的領隊說她們是泰國政府收留的緬甸難民,但因屬於緬甸人,但又要幫助她們生活下去,所以另闢一個村落給她們販售手工藝等,並不是她們真正生活的村落,把這收取門票的地方當作長頸族上班之地就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