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認識金閣寺,是閱讀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探討了人對美的追求、幻滅、絕望,以及最後如何自我解脫的意義。看完小說,讓我對「什麼是美」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也開始對金閣寺產生好奇,親眼一瞧那幅湖中倒映金色樓閣的醒目名景,成為我來日本京都朝聖的動機之一。(2016年四月)

 

美之憧憬金閣寺

美之憧憬金閣寺

 

  金閣寺為著名古剎,不論是雅然古典的內在歷史,金碧輝煌的外在建築,在在皆為日本之美的代表,在日本人心中象徵了至高無上的終極美。但是,這樣的美是一種崇高理想,本該是憧憬追求的目標,又怎被人焚毀呢?

 

旅行Map

旅行Map

 

  究竟為何有人要放火燒掉那金碧輝煌、代表日本之美的金閣寺,現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想像,但以當時日本甫二戰戰敗的時空環境,三島由紀夫巧妙利用這樣的背景,探討了人追求美之憧憬的真正意義,又隱喻在一片醜惡的衰敗中如何自我解脫、重新振作。金閣寺在西元1955年(昭和三十年)依原樣重新修建,1987年(昭和六十二年)又全面換新外壁的金箔裝飾,成為現在金碧輝煌的樣貌。

 

金閣寺入口大門

金閣寺入口大門

鹿苑寺內地圖

鹿苑寺內地圖

世界遺產“金閣”鹿苑寺

世界遺產“金閣”鹿苑寺

 

  金閣寺本名「鹿苑寺」,最早完成於西元1397年(應永四年),鹿苑之名源於日本室町時代,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西元1358-1408年)法名,因寺內建築「舍利殿」外牆全以金箔裝飾,所以又被稱為「金閣寺」。西元1994年,金閣寺以古京都遺址(古都京都の文化財)的一部分登錄為世界遺產。

 

金閣寺主建築舍利殿

金閣寺主建築舍利殿

湖中倒映金色樓閣名景

湖中倒映金色樓閣名景

遠觀金閣寺山水風光

遠觀金閣寺山水風光

 

  在被人焚毀以前,金閣寺就曾經幾乎遭遇融祝之災。應仁之亂(西元1467-1477年)時,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只有舍利殿得倖免,成為室町時代初期「北山文化」唯一遺存下來的建築,在二戰前就被日本列為國寶,可知金閣寺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編按:然而在燒毀後,重建的金閣寺已經從國寶名單中除名。

 

近觀金閣寺

近觀金閣寺】

金閣寺側面

金閣寺側面

 

  金閣寺一樓維持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寢殿造風格,平安時代貴族建築風),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一種武家造,武士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究竟頂」(禪宗佛殿建築)。寺頂還有寶塔結構,裝飾了一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其在火災前就被取下而倖免於難,保存至今。

 

金閣寺左後背面近景

金閣寺左後背面近景

金閣寺右後背面近景

金閣寺右後背面近景

 

  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結合了三種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卻在同一棟建築上完美調和,讓金閣寺被推崇為日本之美極致憧憬的代表。不難想像,西元1950年(昭和二十五年)七月2日,當金閣寺被人縱火而完全焚燬時,日本全國是多麼為之震憾與惋惜,金閣寺放火事件也成為三島由紀夫寫作小說《金閣寺》的靈感來源。(閱讀心得:「假面的告白」到「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