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是東台灣的精華地帶。除了省道台9線,花東縱谷中的縱貫道路還有縣道193197,這兩條公路地處偏僻、人煙稀少,可說是花東後山的秘境道路。

 

旅行Map

旅行Map

 

  縣道197全線位於台東縣境內,北起池上市區,南至台東市石川,全長將近60公里。耳聞其著名的14公里碎石路段,成為計畫探訪縣道197的動機,這是全台灣唯一為公路等級、卻以碎石鋪面的一段道路。碎石使車輪打滑,導致行車困難而惡名昭彰,但卻引發我的好奇,於是策劃了這趟台東縣道197的探秘之旅:從石川進入縣道197,沿路經過卑南鄉、延平鄉、鹿野鄉、關山鎮,沿台東縱谷縱貫北上,最後抵達台東縣北端的池上鄉。

 

縣道197南進入口,石川59.670K

【縣道197南進入口,石川59.670K

 

  逆行縣道197沿途可分成三大區段,首先是海岸山脈路段(石川59.670K→鸞山37K),接著就是惡名昭彰的碎石鋪面路段(鸞山37K→寶華23K),最後為縱谷平原路段(寶華23K→池上0K)。搭上高雄車站凌晨四點38分的火車,我們趕在早上抵達台東車站,租機車、補給糧食、確認路線完畢,準備開始逆行探索縣道197

 


 

海岸山脈路段:石川59.670K→鸞山37K

 

  縣道197沿海岸山脈而築,由起點石川出發後高度開始爬升,東南方可看到太平洋與橫跨卑南大溪出海口的省道台11線中華大橋。

 

中華大橋橫跨卑南大溪出海口

【中華大橋橫跨卑南大溪出海口】

 

  繼續繞上山去,接著就能遙望西南邊的台東市風景,一座石頭山突兀孤立在前。看完太平洋與台東市區最後一眼,縣道197便開始鑽進台東縱谷。

 

石頭山突兀孤立

【石頭山突兀孤立】

遙望台東市區

【遙望台東市區】

 

  縣道197的海岸山脈路段途經卑南鄉富源村、利吉村,這裡偶爾可以瞥見利吉惡地地貌,然後越往北走縱谷腹地越亦開闊,卑南大溪川流之中,形成山脈、平原與河床共列橫陳的景致。這幅藍天白雲下的曠朗風景使我心情大好,雖然才剛啟程,但當前美景卻已讓縣道197探秘不虛此行。

 

縣道197沿途風景

【縣道197沿途風景】

台東縱谷風景

【台東縱谷風景】

山脈、平原、河床

【山脈、平原、河床】

 

  沿路上幾乎不遇人煙,宛如徜徉後山秘境,這條位於台東的秘境道路果真名副其實。行至延平鄉鸞山村,可眺望縱谷河床上的鸞山大橋,以及對面的鹿野市區,原本還期待能看見鹿野高台上的熱氣球嘉年華開幕,但或許來得太早,結果連一顆熱氣球升天的影子都沒看到……

 

眺望鹿野鄉與鹿野高台

【眺望鹿野鄉與鹿野高台】

眺望鸞山大橋與鹿野市區

【眺望鸞山大橋與鹿野市區】

 

  一通過鸞山村,請趕快做好心理準備,縣道197上最惡名昭彰的碎石路即將迎面而來。

 


 

碎石鋪面路段:鸞山37K→寶華23K

 

  來了!來了!看到「碎石路面14公里請小心駕駛」的標示牌,表示將騎上縣道197最神秘的未知境地。興奮與不安的矛盾心情交雜,使得這趟縣道197探秘之旅開始蒙上探險氣氛。

 

鸞山37K碎石路段入口端

【鸞山37K碎石路段入口端】

 

  從鸞山37K開始縣道197進入碎石鋪面路段,道路變得比柏油路更加難走,限速30公里的路牌根本形同虛設,因為行駛在這種顛簸路面上的速度絕對不可能超過30公里。我兩手緊緊抓住機車龍頭控制方向,然後緩催油門或收放煞車,小心翼翼繼續前行。

 

限速30公里

【限速30公里】

 

  越往山中行地勢越高視野越好,往左一看,縱谷平原變得更寬廣了,農田與房舍布置其上,宛如世外桃源的風景畫美麗浮現。

 

世外桃源風景

【世外桃源風景】

眺望寶華大橋與關山鎮

【眺望寶華大橋與關山鎮】

 

  雖然偶能看到縱谷風景,但這條碎石路段大多仍穿梭隱藏於深山之中,若不是常見路旁有里程、速限、彎道、路鏡等「公路」等級的標示配備,我還真以為我正在深山小徑漫遊。道路兩旁不但芳草綠樹叢生,路面上還常見蝴蝶或蜥蜴流連,宛如一條綠意盎然的生態廊道,形成非常特殊的公路景致。

 

縣道197一景

【縣道197一景】

縣道197一景

【縣道197一景】

縣道197一景

【縣道197一景】

 

  在碎石鋪面路段上行駛一陣後,我發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難走,仔細一瞧,原來路面上的碎石子幾乎都不見了,不然就是被壓進路土裡讓路面更加緊實。原本鋪滿碎石的路面容易讓車輪打滑,但可能因為長時間沒有刻意維護保持,於是碎石子逐漸消失,成為現在的土石路面樣貌,反而讓車子更好走。因為這樣的緣故,若遇到正在騎自行車挑戰的鐵馬族,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施工路段

【施工路段】

路面拓寬

【路面拓寬】

 

  因為大小天災的影響,途中可遇到幾處施工路段,不是保坡工程就是路基重建、甚至道路拓寬。隨著工程進行,路面是否會重新鋪上柏油或水泥?還是維持原來的碎石路面?不禁令人揣測,如果能鋪上柏油當然最好行車,但卻也會喪失縣道197最原始的公路特色。

 

出口快到了

【出口快到了】

 

  看到這塊公路路牌,表示碎石路段的出口就快到了。為什麼這段14公里要用碎石鋪路呢?原來是因為該路段地質軟弱,遇颱風豪雨容易造成路基或邊坡崩滑,若舖設柏油將會導致損壞頻率太高,而形成「白努力」情況,不僅徒勞又浪費保養經費,所以公路局才會決定維持碎石鋪路以方便臨時整修。

 

寶華23K碎石路段出口端

【寶華23K碎石路段出口端】

 

  抵達鹿野鄉寶華村23K出口端,終於完成了這段歷時約一小時、杳無人煙的荒山14公里碎石公路之旅。考察現在的碎石路面狀態,已非昔日舖滿碎石子而是土石路,反而讓輪胎的抓地力增加不少,這對騎機車與鐵馬是好消息,但仍有一些路段卻變成了泥巴路,加上路寬狹窄,因此不建議駕駛汽車前來挑戰闖關。

 


 

縱谷平原路段:寶華23K→池上0K

 

翠綠稻田浮上縣道197

【翠綠稻田浮上縣道197

 

  離開碎石鋪面路段,縣道197慢慢離開海岸山脈,往山下的縱谷平原前進,路旁山林逐漸消失,變成稻田取而代之。來到關山鎮電光村16K,放眼望去盡是稻田美景,整片綠油油的清爽彷彿能洗滌碎石路上的塵土,讓旅途的疲累心情一掃而空,令人好不暢快。

 

遼闊稻田美景

【遼闊稻田美景】

關山鎮電光村

【關山鎮電光村】

 

  通過電光村,縣道197即從關山鎮來到了池上鄉。關山鎮與池上鄉是台東縱谷的大米倉,尤其池上鄉盛產池上米並以「池上飯包」聞名全台。池上鄉位於新武呂溪的沖積平原上,西有中央山脈,東有海岸山脈,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所以造就了聞名全國的優質池上米。

 

縣道197沿途風景

【縣道197沿途風景】

池上稻田鄉野風情

【池上稻田鄉野風情】

好山好綠好稻田

【好山好綠好稻田】

 

  一片片的好山、好綠、好稻田,宛如一幅幅優美畫作呈現在眼前。眺望如此稻鄉秀麗美景,我似乎聞到空氣中飄溢陣陣稻米香,肚子忽然餓得咕嚕叫,恨不得馬上催油門飛奔終點,買個池上飯包好好來大快朵頤一番。

 

遠處有伯朗大道穿越

【遠處有伯朗大道穿越】

即將抵達池上市區

【即將抵達池上市區】

縣道197池上0K

【縣道197池上0K

 

  綠色稻田相伴左右,我沿著最後筆直的縣道197駛入池上市區,抵達里程起點池上0K,結束了這趟難忘的台東縣道197探秘之旅。(2014年五月)

 


 

花東縱谷縱貫拼圖:縣道193197

 

買個池上飯包犒賞肚皮

【買個池上飯包犒賞肚皮】

 

  考慮碎石路段駕車不易,以及能好好欣賞台東縱谷的美景,選擇騎機車探訪縣道197會是比較適當的交通工具。為了保留公路旅行的體力,所以才會先搭夜車前往台東,然後再租機車前進縣道197。結合鐵路與公路交通方式的台東縣道197探秘成功,也將成為下次探訪花蓮縣道193的旅行規劃參考,心中已在逐漸醞釀,期待另一塊花東縱谷公路縱貫之旅的拼圖完成。花東縱谷探秘:花蓮縣道193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