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題:初等棒球記錄和統計學-攻擊數據

 

  棒球經過百年多以來的發展,除了技術觀念的成熟、球具器材的進步,棒球記錄法和數據統計學也逐漸全面。想要表示棒球員的能力,棒球數據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所以,若能了解棒球記錄與統計的意義,就可初步分析什麼是棒球。棒球記錄與數據統計,是球員努力打拼的證明與足跡,尤其對職業球員而言,棒球能力代表了榮耀與薪水,而棒球記錄就如白紙黑字的契約書,是非常重要的成績依據。

 


 

  統計棒球記錄,有統計學上的格式。接下來討論「攻擊數據統計」的基本格式:

 

MLB攻擊數據排行榜2013

MLB攻擊數據排行榜2013

 

  這是美國大聯盟(MLB)2013年球季的球員攻擊數據排行榜列表,最左邊的直欄有排名(RK)、球員(Player)、所屬球隊(Team)和守備位置(Pos),最上面的橫列是攻擊數據的專有名詞代號,表格中的數字則代表球員在2013年球季所累積的統計數據。

 

  要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得先認識攻擊數據名詞的意思:

代號 英文名詞 中文名詞 意義
G Games 場次 出賽比賽的次數
AB At Bats 打數

打者完成打擊的次數

R Runs 得分 回本壘的得分
H Hits 安打

 

2B Doubles 二壘安打  
3B Triples 三壘安打  
HR Home Runs 全壘打  
RBI Runs Batted In 打點 靠打擊能力打得的分數
BB Base on Balls 被四壞  
SO Strike Out 被三振  
SB Stolen Bases 盜壘  
CS Caught Stealings 盜壘刺 盜壘失敗
HBP Hit by Pitch 觸身球  
TB Total Bases 壘打數 =H+2B+3B×2+HR×3

 

  上面是累計數據,以下則為統計數據: 

AVG Batting Average 打擊率 =H/AB
OBP On-Base Percentage 上壘率 =(H+保送)/(AB+保送+犧牲打)
SLG Slugging Percentage 長打率 =TB/AB
OPS On-Base plus Slugging 整體攻擊指數 =OBP+SLG

 


 

  關於攻擊數據的記錄與統計,提出一些棒球記錄員必須注意的要點:

 

打點RBI)是打者靠打擊能力打得的分數,而得分(R)則是跑者回本壘的分數。

 

記錄得分與打點的差別,在於每次跑者回本壘的得分只能有1分,而打者的打點則可能會有1~4分。

 

保送=被四壞(BB)+觸身球(HBP

 

保送和犧牲打不計打數(AB),因為那和打者真正的攻擊能力無關,所以,打數是計算打者打擊能力的重要數據

 

長打率(SLG)是打擊率的加權,安打壘包數即表示加權數。長打率代表打者平均每1打數可以攻佔幾個壘包,例:SLG=0.442,表示平均每打數可以攻佔0.442個壘包。

 

打擊率(AVG)不可能超過1,而長打率則有可能超過1甚至更高,所以打擊率和長打率在本質上並不相同,打擊率為機率,長打率為期望值

 

整體攻擊指數(OPS)是經驗指數,一般來說超過1即為非常優秀的打者。分析整體攻擊指數的組成為上壘率(OBP)和長打率的和,但兩者分母並非相同單位,所以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實質定義。

 


 

  本篇介紹了初等棒球攻擊數據的意義和統計方法。記錄棒球比賽後,經過數據整理、做好計算,再以表格方式呈現。棒球數據統計的價值在於,可以知道球員的成績與能力,還可依數據來作分析,了解球員的特性與長處,甚至發現需要加強的環節所在,而球員互相搭配、分工合作,就能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總的說來,棒球記錄法是現代棒球很重要的評量工具與一門學問。

 

棒球記錄法:棒球場上各守備位置的代號與數字

棒球記錄法:初等棒球記錄和統計學-投手數據

棒球記錄法:棒球記錄表紙格式和符號記錄方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衡 的頭像
    阿衡

    阿衡的探秘地圖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