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漳泉地區先後因亂世、拓墾、征戍,移民渡海浯州(金門),在此落地生根,金門的傳統聚落訴說著金門人札根在這塊土地上的過去。閩南式風格、純樸美麗的紅磚屋瓦房舍,紀錄宗族的興盛和情感凝聚,共同奉祀的宗族家廟結合了聚落形成。不妨走進寧靜的純樸街坊之中,濡沐古風、悠遊典雅,細細品味時代的聚落人情味。

 

  洋樓當代風華,中西合璧華洋混合的建築風貌也是金門焦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30年代,金門大量青壯人口遠渡南洋、日本等地謀生,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出洋客」返鄉後便興建洋樓大厝,作為光宗耀祖的具體象徵,並展現多元文化的特殊風貌。直到日據時代,興建洋樓的風氣才停止。

 


 

山后民俗文化村

 

  位於金沙鎮東北的「山后聚落」分為頂王、頂堡、中堡及下堡,為王氏宗族聚居所在。「山后民俗文化村」指的是中堡,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是金門第一個開放成為觀光景點的聚落。十六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加上一座宗祠(王氏宗祠)和一座學堂(海珠堂),稱為「山后中堡十八間」。這十八棟古厝全部依山面海、井然有序,分三排排列,呈現出精緻而完整的閩南式建築風貌,架構出馬背、山牆、燕尾,紅磚與藍天的美麗構圖。

 

山后民俗文化村

 

巷子與燕尾

 

燕尾

 

  來到山后民俗文化村,也別忘了「王阿婆小吃店」的海蚵麵線和蚵仔煎,品嚐看看鮮美的金門石蚵。

 

王阿婆蚵仔煎

 


 

瓊林聚落

 

  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平林」。明代以來人才輩出,明熹宗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自此改稱瓊林。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有八百多年歷史,聚落配置上以蔡氏宗祠為主,各房宗祠為中心,依地形、地勢有秩序排列成長,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現今瓊林聚落保留了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式建築,樸實典雅,韻味天成。

 

瓊林聚落

 

蔡氏家廟

 

  瓊林村西有「一門三節坊」,建於清道光年間,旌表蔡仲環妻陳氏、次媳陳氏、三媳黃氏等一門三位節婦的事蹟,現列為縣定古蹟。

 

一門三節坊

 


 

珠山聚落

 

  珠山是一傳統寧靜的小聚落,位於金門島西南,已有將近七百年歷史,村子以薛氏家廟為中心,背倚雞庵山(珠山),周邊山丘環護,所有建築均面向村內「七星潭」,為聚財生氣的風水寶地。登臨村後的雞庵山,可盡攬珠山聚落之美。

 

珠山聚落

 

珠山聚落

 

雞庵山鳥瞰珠山聚落

 


 

來喜樓

 

  金城鎮珠山82號「薛承南兄弟洋樓」位於雞奄山之側龜山南麓山坡上,俯瞰七星潭及周圍建築,此洋樓係薛家兄弟前往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返鄉以三兄弟名義興建,是為珠山聚落的地標建築。

 

來喜樓

 

來喜樓

 

  民國九十年經過整修,薛承南兄弟洋樓內部改裝為民宿經營,並命名為「來喜樓」,取來者喜之或來者賜喜之意,《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之宿即為來喜樓。

 

來喜樓

 

來喜樓

 


 

明遺老街

 

  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老街,相傳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明遺老街即已開闢,為交通要道、交易趕集的重要場所,繁華無比,舊稱「賣菜街」,現已六百多歲,全長有百餘公尺。清代金門總鎮兵陳龍將總兵署遷至後浦,明遺老街漸漸沒落,過去熱鬧景象已不復在。

 

明遺老街

 

  明遺老街靠近迴向殿盡頭則有一座「黃天佑番仔厝」,為民國二十二年由黃天佑醫師所建,在當時為診所開業之用。在金門,洋樓也稱為「番仔樓」,但如果建築物只有一樓則只能叫做「番仔厝」。

 

黃天佑番仔厝

 


 

水頭聚落

 

  水頭聚落位於金城鎮西北,因為臨近廈門的地緣之故,在清末五口通商後,到民國三十年代間,往南洋的移民越來越多。出外經商致富的僑民紛紛回鄉蓋「番仔樓」,受此風潮影響,形成水頭聚落傳統閩南式建築與洋樓中西合璧的特殊風格。

 

  「得月樓」為水頭聚落內著名地標,建於民國二十年,為警戒及防禦盜匪的槍樓,樓高逾十一公尺,外牆厚四十公分,含地下樓在內共有四個樓層,全靠地下坑道與一旁的黃輝煌洋樓相通。雖為防禦之用,但碉堡外牆上精美雕飾與優雅線條,矗立在傳統古厝之中,極具時代美感。

 

得月樓

 

得月樓

 

  「黃輝煌洋樓」是水頭中界洋樓群修復最好的一棟洋樓,並與得月樓自成一完整防禦體系。於民國二十年由赴印尼經商致富的黃輝煌所建。

 

黃輝煌洋樓

 

  黃輝煌洋樓旁另有一棟顯目的粉紅色建築,「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建於民國二十四年,原為二落大厝加前二櫸,為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渡海至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興建。

 

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

 

  得月樓附近的金水國小是許多金門老人的母校,落成於民國二十一年,建築格局呈回字型,正面山頭運用了精美的雕刻及花草、天使等西式泥塑裝飾,增添典雅風格與民俗之美。

 

金水國小

 


 

碧山:睿友學校、陳清吉洋樓、陳德幸洋樓

 

  金沙鎮碧山村的「睿友學校」建於民國四十五年,為碧山鄉僑陳睿友所捐資,曾招收碧山及臨近兒童就讀。校體為仿巴洛克風格,樓高二層之西式洋樓,建物立面山頭並以泥塑裝飾,尤以國旗、國民黨旗交叉之圖案為特色。

 

睿友學校

 

 

  民國二十一年,陳清吉自新加坡衣錦返鄉後興建「陳清吉洋樓」,裝設鑄鐵防盜門窗,正面楣樑有「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及托槍印度兵的泥塑,搭配對聯詞句等各種中式裝飾風格,堪稱中西合璧之典型。

 

陳清吉洋樓

 

Union Is Strength

 

  這棟碧山洋樓也相當有味道,當時拍攝時未曉其名,後經查證方得知為「陳德幸洋樓」,建於民國十五年,是金門東半島最早興建的洋樓。洋樓立面為凸龜造型,與陳清吉洋樓格局相反,現今建築雖然花草斑駁,但外觀卻呈現一種古雅的和諧色調。

 

陳德幸洋樓

 


 

陳景蘭洋樓

 

  位於成功鍋貼店附近、濱料羅灣海景的陳景蘭洋樓,拱廊柱式的建築外觀氣派恢弘,是當年金門最具規模的洋樓,民國十年,由在新加坡經商有成的陳景蘭所建,戰時曾被政府徵收,作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

 

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位置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面對料羅灣風景優美,有著金門最大的洋樓花園,現整建為金湯公園供遊客遊憩。

 

金湯公園與料羅灣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1:軍事戰地風貌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2:美食精選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4:風獅爺誌(一)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4:風獅爺誌(二)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4:風獅爺誌(三)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5:古蹟金門史話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