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是人類本能,也是驅使我們探秘的動力,自從探訪高雄柴山「震洋特攻隊」軍事設施遺跡之後,我們繼續前進屏東枋山「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自西元2017年學者發表研究報告才終於曝光,不僅擁有長度約80公尺的地下坑道可直通海邊沙灘,地上還有日軍基地營區遺構的痕跡。(2023年六月)
【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探秘】
【二戰日軍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GPS地圖】
二戰末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日本海軍開始實施「自殺特攻作戰」,由人員駕駛裝載炸藥和單程油料的戰機,對美軍艦隊展開自殺式攻擊,著名的「神風特攻隊」是駕駛自殺戰機令美軍聞風喪膽,而「震洋特攻隊」駕駛小型快艇或潛艦,即為神風的海上版。「震洋」一詞取自日本明治軍艦「震洋艦」,隱含「一發必中,擊沉敵艦,震撼太平洋」之意,雖然名號響亮,但卻反現戰爭盲目自大的無知與無奈,還有小人物身陷時代洪流的無力感,亦是人類自相殘殺的諷刺與悲哀。
【屏東枋山「茉莉灣」】
【「落高海挑」海邊風景】
【落高海挑前往茉莉灣方向】
「茉莉灣」是位於屏東縣枋山鄉、省道台1線屏鵝公路458K的一處沙灘海灣,雖在Google Map上無標註此地名,但可以導航到「平安宮」或是「落高海挑」,一個適合悠閒看海的地方,旁邊就是茉莉灣。從路邊小徑下沙灘,在沙灘後方可發現一座涵洞,這裡就是「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的西端入口。
【茉莉灣沙灘】
【下沙灘小徑】
【道路下方涵洞】
【道路下方涵洞】
【「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西端入口】
沙灘入口為現代涵洞工法,應是台1線公路建設時所改建,直到穿過公路下方,才遇到由板岩與鵝卵石砌成的洞壁與地面,開始正式進入「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範圍。主坑道大致以東西走向,長度約80公尺,高與寬都只約1.5公尺,需要彎腰蹲身才能通行。坑道內有蝙蝠群居,除了幾處破洞和崩塌,結構基本維持尚好。又中後段可發現2條支坑道皆往北通連,比主坑道更狹窄,其中靠近海邊的那條隱約可見光亮出口,不知通向何處。
【進入「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主坑道】
【遇第1條支坑道】
【主坑道向東續行】
【主坑道遇破洞處】
【主坑道向東續行】
【主坑道遇上方出口】
除了西、東兩端,主坑道中段還遇到一處上方出口的結構,上面應該是地面基地營區。根據學者研究報告指出,「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隸屬於「日本陸軍船舶特攻艇部隊」,在日軍編制上並非「日本海軍震洋特攻隊」,然而兩者同樣皆以自殺特攻為軍事目的。「日本陸軍挺進隊基地」據說在全台灣有遺址12處,目前就以「海上挺進第21戰隊(曉19760)與海上挺進基地第21大隊(曉5768)」的屏東枋山茉莉灣基地坑道保留最為完整。
【主坑道向東續行遇第2條支坑道】
【遇第2條支坑道】
【主坑道出口前崩塌處】
【「茉莉灣震洋自殺艇基地坑道」東端入口】
【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合影】
【影片: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坑道】
由於日本陸軍之自殺特攻艇尺寸約為6公尺長,寬、高則各約1.8公尺,而茉莉灣坑道寬、高都只有1.5公尺,故應是供人員通行,而不是停放自殺特攻艇的「格納壕」(日文:かくのうこ。かくのう一詞有收納之意)。然而,在東端入口旁卻發現兩條疑似坑道,以寬度來看倒是符合自殺特攻艇的尺寸,高度則可能因堆積土石而變矮,而且內部洞壁亦由板岩與鵝卵石砌成,與茉莉灣坑道相同,是否此即為基地的格納壕?又或只是產業道路下的現代仿製涵洞?令人存疑之處仍有待考證。
【東端入口旁發現疑似格納壕坑道】
【疑似格納壕坑道內部】
【坑道上方產業道路】
【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疑似廢遺房舍】
坑道上方即產業道路,我們繼續探索平安宮後方的荒野叢林,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的營區遺構遺跡就在這裡。除了一座疑似基地廢遺房舍,還有石砌基座平台、營區溝道、地基壁腳等遺跡結構殘存,可識別出昔日基地營區的大致範圍,而剛剛探索的坑道就築於地底。
【地基壁腳遺跡】
【地基壁腳遺跡】
【營區遺跡範圍】
【石砌基座平台】
【石砌基座平台】
【營區溝道】
「茉莉灣自殺艇隊基地」隱沒在荒山蔓野之中,被歷史洪流埋沒,我置身其中恍如隔世,又提醒了那段幾乎被遺忘的殖民地歷史,這是起源於太平洋戰爭、珍貴的台灣二戰軍事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