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生活就像在聖奇峨達島一樣艱苦,他們的島是孤海中最孤獨的島,但福音是給他們的,我們的傳道也不會徒勞無功,因為主說:諸島都必將等候著我。被風浪吹打的大嶼島上的頌讚聲,也將被我們聽到。遠方諸國的溪流與島嶼都將稱頌祂,共同齊聲頌讚耶和華的榮耀。」-摘自《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旅行Map

【旅行Map

 

  馬偕醫院創辦人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曾在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osa》中描述北方三島為「孤海中最孤獨的島」,這三座北方孤島即為基隆外海的棉花嶼、彭佳嶼和花瓶嶼。北方三島隸屬基隆市中正區管轄,其中,棉花嶼和彭佳嶼自清朝到日治時期曾有人居,直到國民政府遷台,三島被劃入軍事管制區後便無人居住,現今僅彭佳嶼有燈塔、氣象局和海巡署人員駐守。

 

海釣船「大協新」

海釣船「大協新」】

 

  一定要成行的意志力,讓我們清晨六點半就早早抵達基隆碧砂漁港報到。面臨睡眠不足、暈船、風浪與天氣,以及將近十二個鐘頭的漫長行程安排等風險(後來更遭遇預料之外的爬山與強烈日曬),不輕鬆的旅途使人煙罕至,讓孤海中的孤島更顯孤獨,加上曾因海象不佳而延後一個星期才出海,但仍無減我們對於這趟秘境之旅的盼望與期待。

 

離開基隆碧砂漁港

【離開基隆碧砂漁港】

 

  北方三島考察之旅是一趟非常難得的經驗,因為平常可沒有定期船班往來,而前往彭佳嶼也需要經過審查與核准才能出海,旅遊的稀奇性讓北方三島成為秘境中的絕對秘境,令人嚮往。這次透過Billy Lo與基隆旅遊粉絲團的牽線,才讓我們得以「生態考察」名義,搭上這艘前往北方三島的海釣船「大協新」,揚帆啟程。(2014年六月)

 


 

無限透明的藍

【無限透明的藍】

 

  早晨七點離開碧砂漁港,載著我們的海釣船開始航向茫茫大海,前進北方三島生態考察之旅的第一站「棉花嶼」。離台灣本島越遠霧氣越散,原本陰鬱的天空逐漸放晴,太陽從雲朵間綻放光芒。陽光灑落使大海更加蔚藍,好天氣讓海面宛如一片藍色鏡子,眼前所見盡是海天連線,一望無際的藍色卻又有不同的層次與深度,我揉揉眼睛,彷彿陷入了無限透明的藍色之中。

 

快船劃出白色浪花

【快船劃出白色浪花】

 

  快船疾行,劃出白色的浪花,好不容易才讓這幅無限透明的藍色掀起漣漪,但很快又平靜消失在後方的茫茫大海裡。雖然有吃暈船藥,但航程比想像中還要平穩,絲毫沒有不適,讓我們度過幾乎無風無浪的海上早晨。

 

始終茫茫的藍色大海

【始終茫茫的藍色大海】

補眠

【補眠】

 

  除了偶爾可見被快船驚嚇躍出海面的飛魚,以及掠水俯衝捉魚的海鳥之外,始終海天蔚藍的遼闊景像宛如大自然頻道的定格畫面般催眠,加上船行舒適搖晃好似搖籃,睡眠不足的我們已經開始昏昏欲睡,友人甚至乾脆就地躺下補眠了。

 

隱約可見花瓶嶼

【隱約可見花瓶嶼】

 

  此時,西方海平面上隱約可見花瓶嶼身影,讓我精神一振,因為這表示棉花嶼就快到了。北方三島中最靠近台灣本島的就是花瓶嶼,所以才會在前進棉花嶼途中先瞥見它。

 


 

前進棉花嶼

【前進棉花嶼】

 

  基隆離港後歷時約三個半小時,人們傳來騷動,我趕緊跑到船艏,終於看到了孤獨海上的棉花嶼。船長熟練駕駛小船開始逆時鐘繞行棉花島,並要大家趕快拿出相機,好好欣賞並拍攝這座美麗的海中孤島。

 

棉花嶼西南側

【棉花嶼西南側】

 

  棉花嶼(Mianhua Islet)俗稱花矸嶼,位於東經122.06度,北緯25.3度,距離基隆東北方約42公里。島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長約400公尺,面積約0.1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64公尺,現已無人居住,但仍有釣客會登島磯釣。

 

棉花嶼南側

【棉花嶼南側】

海岸峭壁

海岸峭壁】

 

  棉花嶼之名由來因海鳥多,人船近岸時海鳥紛飛、宛如棉絮飛揚而得名。綠色植被覆蓋島嶼坡地,島的周圍則是黑色岩壁聳立、寸草不生,形成大海中的天然堡壘,成為適合海鳥棲息的地方。草坡上隱隱可見一顆顆的淺綠色草團,那就是海岸岩石上的原生植物「海芙蓉」,為一種名貴中藥材,乃防治風濕症和高血壓的良藥,昔日常有漁民登島採集。

 

棉花嶼突出部分

【棉花嶼突出部分】

棉花嶼植被坡地

【棉花嶼植被坡地】

 

  「這個島的主要特徵還是海鳥棲息,有數百萬隻的海鷗和燕鷗棲息這裡。當海鳥回來時,會先在上空稍作盤旋,然後全體翅膀就像是掀開的大斗篷,降到島上休息。整個坡面滿滿的都是海鳥,搭船來此看這景觀很值得。」-摘自《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棉花嶼南側轉東側

【棉花嶼南側轉東側】

遠望小棉花

【遠望小棉花】

 

  當時,馬偕登島考察就稱棉花嶼為「鳥嶼(Craig)」,並在回憶錄中描述了令他畢生難忘的壯觀場景,可惜這次我們沒有看到海鳥成群的棉花嶼,夏秋交季才是候鳥飛來的季節。根據陽光照射方向與光影判斷,我們是從西方進入棉花嶼並開始繞島,所以一開始沒有看到位於主島東南端的小棉花。當船慢慢繞島往北航行,小棉花就從島的後方冒出來了。

 

棉花嶼東南側

【棉花嶼東南側】

東南側的海岸峭壁

【東南側的海岸峭壁】

海島侵蝕地貌

【海島侵蝕地貌】

海岸峭壁與巨石

【海岸峭壁與巨石】

 

  「鳥嶼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但卻是讓海鳥飛來棲息的好地方,整群飛來時天空真的會被完全遮蔽。島的一邊有垂直峭壁聳立,約二百尺高,然後坡度慢慢往另一邊下降直到海邊,形成約有二、三英畝大的平順島面,上面沒有任何樹木或灌木,只有柔軟的草覆蓋整個島。海鳥在草上沒有築巢就直接下蛋。」-摘自《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小棉花

【小棉花】

棉花嶼和小棉花

【棉花嶼和小棉花】

 

  棉花嶼地勢以東南端最高,東岸因東北季風吹襲引發強烈侵蝕作用,盡為光禿禿的岩石絕壁,海岸峭壁可達30公尺。岸外則有一岩礁屹立,高約25公尺,形狀嶙峋奇特,此即為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形礁岩「小棉花」。

 

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島地貌

【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島地貌】

嶙峋奇特的小棉花

【嶙峋奇特的小棉花】

嶙峋奇特的小棉花

【嶙峋奇特的小棉花】

小棉花頂部樣貌

【小棉花頂部樣貌】

棉花嶼東側

【棉花嶼東側】

屹立海上的小棉花

【屹立海上的小棉花】

 

  北方三島為火山作用形成的島嶼,對風化侵蝕的抵抗力較強,所以岩脈能露骨突出於海上,形成如棉花嶼般的獨特樣貌,打破了以往我對於海中孤島的刻板觀念。在陽光照映下,獨特的岸外礁岩與地質構造,讓棉花嶼東部呈現出繽紛奪目的海島地貌,尤其小棉花的奇岩壯麗之美,讓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北方三島只行第一站,就已經不虛此行了。

 

北方三島考察團欣賞棉花嶼

【北方三島考察團欣賞棉花嶼】

離開棉花嶼

【離開棉花嶼】

棉花嶼東北側

【棉花嶼東北側】

棉花嶼北側

【棉花嶼北側】

海釣船與棉花嶼

【海釣船與棉花嶼】

 

  繞行棉花嶼完成,離開這座台灣領土最東端的島嶼,船長重新校正方位,繼續帶領我們前往北方三島生態考察之旅的第二站:登陸彭佳嶼。

 


 

 

【動圖:棉花嶼繞島】

 

撰文:BMC 校稿:黑雞

 

 

孤海中的北方三島-登陸彭佳嶼

孤海中的北方三島-再見花瓶嶼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