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南後壁,目前我只去過三個地方,一是闔家出遊烏樹林糖廠坐五分小火車,二是曾與女孩相約後壁木造火車站,第三就是探訪菁寮老街。西元2005年,電影「無米樂」紀錄了台南後壁的稻田印象與台灣稻農的生活故事,菁寮老街也因此逐漸廣為人知。

 

旅行Map1

【旅行Map1

 

  離開後壁車站,往西走上鄉道南82行約3公里就能抵達菁寮村。鄉道南82筆直寬闊,沿途稻田遍布,秧苗剛插下不久卻長得很快,稻株鋪滿水田整齊排列,放眼望去滿是一片綠油油,成為後壁的春天印象。後壁區,台南市最北邊的兩個行政區之一(另一為白河區),北有八掌溪由東北向西方傾瀉,與急水溪南北包夾,形成一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又有嘉南大圳穿流,灌溉水源豐富,水稻遍植,種植面積達3500公頃居全國之冠,是嘉南平原的大穀倉。

 

綠油油的稻田

【綠油油的稻田】

 

  春天的稻株尚未結穀,不過稻葉上已可見幼穗結粒,沉浮在綠色波浪中隨風搖擺,勾勒出悠閒的水稻風情特寫。

 

幼穗結粒

【幼穗結粒】

 

  沿路跟隨稻株不知不覺來到菁寮,首先就能望見一座三角錐體矗立在綠油油的稻田旁,尖塔上的十字架宣示出教堂建築,與田園風光連成一片奇特的鄉土趣味。原來這座外觀獨特的建築為「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建於西元1960年,由德國建築師Gottfried Bohm1986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建築獎」)所設計,也是Bohm的第一件國際作品。聖十字架天主堂與傳統街屋和紅磚三合院形成強烈對比,簡單的幾何線條同樣表現出一種純樸的鄉土風格。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自清朝以來,菁寮就是藍染重鎮,村民種植「菁仔」這種可以提煉布匹染料的農作物,當地染織業一度蓬勃發展。將收成好的菁仔綑綁,與石灰層層放入挖掘好的土坑中,加水靜待其發酵一個月生成「藍靛」,然後裝入「菁仔桶」並加入營養素,直到變成可使用的染料。村民搭建草寮以防「菁仔桶」日曬雨淋,草寮櫛比鱗次,故稱「菁仔寮」,也是菁寮地名的由來。

 

菁仔桶

【菁仔桶】

 

  因為種植水稻政策與菁仔培育困難,菁寮的藍染產業已經消失,目前只能在「墨林文物館」見到「菁仔桶」,桶中的泥狀沉澱物即為「藍靛」染料。墨林文物館為四合院建築,原是一家診所,後來成為農村文物展示館,蒐藏了當時「菁寮醫生」梁耀明所使用的醫療器材及家庭用具,讓現代人能入門窺探復古懷舊的台灣農村生活。

 

墨林文物館四合院

【墨林文物館四合院】

爐灶

【爐灶】

黑膠唱片機

【黑膠唱片機】

蒸氣眼機

【蒸氣眼機】

 

  蒸氣眼機,製造蒸氣以治療眼疾的機器。

 

水龜

【水龜】

 

  水龜,金屬外殼,裝入熱水用來取暖的用具。

 

電土燈

【電土燈】

 

  電土燈,分內外兩層,內罐裝入電土(碳化鈣),外罐盛水。電土加水後會起化學反應生成乙炔氣體,點燃後發出火焰而成夜間照明器材,用來捕捉稻田中的水蛙或金寶螺。

 

梳妝台

【梳妝台】

風鼓

【風鼓】

 

  風鼓,農作物收成後,用來篩除穀物雜質的器具。轉動轆轤把搖動風箱內的風扇,同時使穀物由漏斗下漏,利用風力讓重量較輕的不成熟穀子吹離,留下篩選後的成熟穀子。

 

犁田器具

【犁田器具】

 


 

  菁寮村與墨林村相鄰,來到墨林文物館,就進入菁寮老街的範圍,走入菁寮老街,懷舊味道濃厚,我彷彿搭上時光機回到了古早台灣年代。

 

旅行Map2

【旅行Map2

 

  電影「無米樂」中,煌明伯不禁回憶起菁寮昔日的興盛光景。菁寮位於嘉南平原中心點,是往來嘉義與台南的必經要道,旅人貨物南北往來絡繹不絕。日治時期,菁寮村是全台灣的模範庄頭,商家林立、人口興旺,繁華一時。隨著時代變遷,繁榮菁寮只能留在當地耆老的回憶裡,但仍隨處可見傳統三合院、老房古厝與各式各樣的老商家。

 

國能伯三合院

【國能伯三合院】

黃家古厝

【黃家古厝】

墨林文物館旁的古早味房舍

【墨林文物館旁的古早味房舍】

 

  墨林文物館對面有一家「建成鉛桶店」,在塑膠出現後,這種早期以鉛為材料、手工打造的鍋桶盆器幾乎都快消失了。

 

建成鉛桶店

【建成鉛桶店】

 

  還記得電影「無米樂」中,煌明伯背起綿弓、彈著棉絮製作手工棉被的樣子,而「隆泰棉被店」就是煌明伯經營的。床單、被套上一朵朵色彩鮮艷的牡丹花代表富貴吉祥,「阿嬤花阿布」可是古早台灣的流行時尚。

 

古早台灣流行時尚

【古早台灣流行時尚】

 

  「瑞榮鐘錶店」就開在隆泰棉被店隔壁,店內陳列了滿滿的骨董鐘錶,懷舊氣息極濃。早期鐘錶為發條形式,店內販售以日本品牌為主,電子石英錶問世後,上發條的鐘錶已經很少人在使用了。

 

瑞榮鐘錶店

【瑞榮鐘錶店】

 

  離開瑞榮鐘錶店來到十字路口,往北即為「菁寮嫁妝老街」,但先不急走進去,新和源餅鋪旁邊就是「崑濱伯的店」啦。電影「無米樂」中,總是可以聽見崑濱伯的爽朗笑聲。崑濱伯說:「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菁寮嫁妝老街入口

【菁寮嫁妝老街入口】

 

  種田對崑濱伯來說是一種修行,不僅要受風吹、日曬、雨淋,有時還會有颱風來襲……大風大雨,讓結穗的稻米都倒了,無米,看天吃飯的稻農只能甘心忍受,默默繼續播種、勞動耕作,重複春夏秋冬的循環,靜待下次的收成到來。大豐收很快樂,然而有米時亦當思無米之樂,繼續努力勤奮不懈,「無米樂」表現了台灣稻農敬天愛土、樂天知命的生活智慧與豁達精神。

 

崑濱伯的店

【崑濱伯的店】

 

  來到崑濱伯的店卻不見人影,不知是去勞動,還是又跑到哪裡喝茶聊天?大門就這樣敞開著,不怕遭小偷,想買冠軍米也找不到人……或許這就是農村的純樸吧。「總冠軍」匾額掛在牆上,那個大概就是崑濱伯寫種田日記的辦公桌,而崑濱伯與崑濱伯母互相鬥嘴的身影,就留在電影中的崑濱伯的店了……

 

兩美理髮店的鵝毛棒

【兩美理髮店的鵝毛棒】

 

  過年時農民總是忙碌的,崑濱伯家也不例外,崑濱伯母曾抱怨沒時間大掃除,然後酸溜溜說隔壁的理髮廳正在除舊佈新,這個隔壁的理髮廳就是「兩美理髮店」。兩美理髮店有一個銷售全台的名產,那就是純手工製作的「鵝毛棒」,摸起來柔軟滑順,拿來掏耳朵一定很舒服。

 


 

菁寮嫁妝老街上的木造街屋

【菁寮嫁妝老街的木造街屋】

 

  電影「無米樂」讓菁寮一夕成名,「菁寮嫁妝老街(北勢街)」也在當地有心人士的規劃下,成為近年來新興的假日觀光景點。從清末到民國,菁寮不只以稻田農作、藍染和草編製品帶動繁榮,更發展出嫁妝品店林立的商店街,好不熱鬧,後來因為縱貫鐵路與台1線的建設,取代了菁寮古官道的交通便利性,再加上鄰近的鹽水港港灣淤塞,無法行船與裝卸貨物,導致交通與運輸功能皆不如往昔,菁寮因此而沒落。

 

金德興漢藥鋪

【金德興漢藥鋪】

 

  「金德興漢藥鋪」不同於菁寮老街的其他老房舍,歷史時代感更濃烈了。原來金德興漢藥鋪亦為阮家古厝,西元1910年由嘉義鹿草頂潭拆移遷建至後壁菁寮,估計有兩百五十年的歷史。走進店內,滿滿的懷舊氛圍迎面而來,陳設古樸典雅,牆壁雕飾精美,彩繪層次明朗,依稀可見當年風采。

 

金德興漢藥鋪店內陳設

【金德興漢藥鋪店內陳設】

 

  菁寮嫁妝老街過去還曾有餐館、腳踏車店、販仔間、冰果部、茶室、菜市場、傢俱工廠、碾米廠等各式各樣的商行店家林立,應有盡有,繁華盛極一時。

 

稻稻來(餐館)生活標語

【稻稻來(餐館)生活標語】

進成自轉車店(腳踏車店)

【進成自轉車店(腳踏車店)】

販仔間(旅社)

【販仔間(旅社)】

 

  「販仔間」是台灣最早的旅館模樣,專供沿街叫賣的「販仔」休息與寄放貨物。早年菁寮地區為聯繫台南府城(台南)及諸羅縣城(嘉義)古官道的中途驛站,為滿足販仔或跑單幫的商人歇腳、住宿或寄放貨物之需求,於是興起了許多販仔間,帶動北勢街繁榮,使菁寮成為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

 

義昌碾米廠

【義昌碾米廠】

老茶室

【老茶室】

 

  商店林立、人潮鼎沸的早年菁寮日夜繁華,當然也不乏酒家、菜店與茶室(有女人陪喝酒、吃飯、喝茶的地方),常有外地商人聚集吃喝談生意,更有在地男人來喝花酒,而他們的老婆會躲在狹窄的「找尪巷(防火巷)」偷襲老公喝花酒,然後當頭棒喝,沒面子的老公也會躲避路人的閒言閒語,從「找尪巷」低頭回家。

 

找尪巷

【找尪巷】

 

  踏尋菁寮老街的每一個角落,隨處都能發現古早民間生活的痕跡。

 

荷蘭古井

【荷蘭古井】

 

  據說此古井為荷蘭據台時所鑿,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菁寮村民依賴天然井水,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的日常生活所需。

 

童養媳洗衣池

【童養媳洗衣池】

 

  這是荷蘭古井湧出井水所匯集的洗衣池,早年婆婆捨不得叫女兒洗衣服,就叫童養媳去洗。洗衣池為社交場所,常聚集婆婆媽媽閒聊村內大小事,也是小道消息的八卦來源。

 


 

小7菁寮門市的快樂農民

【小7菁寮門市的快樂農民】

 

  電影「無米樂」紀錄了四位老稻農與一隻老水牛的勞動身影,一顆顆的汗珠結出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大半個世紀。經歷三七五減租、農地放領、耕者有其田、徵糧捐稅、農藥遺毒……一直到WTO、強制休耕,農民生活隨政策與時代的變遷似乎越來越辛苦,讓崑濱伯不禁感嘆:「工作這麼多,錢卻沒有這麼多,錢如果像泥巴這樣翻來翻去不知有多好?」然而,台灣農民依然樂天知命,懷抱對土地的純樸感情繼續努力勞動與生活。「無米樂」的農村故事,終於吸引我來到了菁寮。

 

春天的菁寮印象

【春天的菁寮印象】

睡懶覺的貓咪

【睡懶覺的貓咪】

 

  菁寮的鄉土民情都是可以仔細閱讀的風景,等待旅者自己去發掘體會,而春天的菁寮印象只見稻田綠油油,農民似乎也懶洋洋的(崑濱伯大概是去睡午覺了吧)……期待金黃稻穗收割的農忙時節,再訪菁寮老街。(2014年五月)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衡 的頭像
    阿衡

    阿衡的探秘地圖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