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秘境探索研究社成立二週年暨創社元老返國,籌辦社慶活動「甲仙白雲仙谷探瀑布挖化石」,因本行程由創社元老培倫所發起選定故以「培倫日」之名義開團。除了名產芋頭,甲仙亦以台灣化石考古產地而聞名,因此獲得培倫之青睞並浩蕩舉眾前往一探究竟。(2018年一月)

 

遇見甲仙白雲仙谷瀑布

遇見甲仙白雲仙谷瀑布

 

  「白雲仙谷」位於高雄市甲仙區,據說昔日曾是露營烤肉勝地,但多年前因八八風災而被摧毀。由於甲仙白雲仙谷網路資訊極度缺乏,所以事先實地探勘溯溪路線發現瀑布景觀已逐漸復原,於是確定了培倫日開團甲仙白雲仙谷社慶活動可行。這是一趟探秘與知性之旅特色總結:地方偏僻人煙罕至深藏秘境魅力、河床健行溯溪不難體驗令人新鮮、美麗瀑布風景重現玩水攀岩野餐、化石產地戶外教學難得考古驚喜,以及台灣歷史百年老外攝影記錄懷古見證追思。

 

《拍攝於六龜里附近的山間小徑》-1871年John Thomson攝

《拍攝於六龜里附近的山間小徑》-1871John Thomson

 

  催生「培倫日來去甲仙白雲仙古探瀑布挖化石」不可不提起,雖然培倫提議以甲仙為籌辦大方向,但曾為了何處可以探秘而苦尋甲仙當地資料,最終發現了一段關於甲仙白雲仙谷的歷史插曲,這不僅引起了我的興趣然後成為行程安排的關鍵,那就是John Thomson在西元1871年從甲仙埔前往荖濃途中所拍攝的一張舊照片《拍攝於六龜里附近的山間小徑The View of the Mountain-pass, taken near La-ko-li)》。

 

  將近一百五十年前在南台灣所拍攝,雖然拍攝地註記為「六龜里附近」,但直到西元2013年甲仙化石館游館長實地考證之後,確定拍攝地點應為「甲仙白雲仙谷」。這張照片在John Thomson的中國攝影集中出現頻率很高,看來這位老外對其有特別偏愛,他還留下一段記述--『我們在這裡停留,欣賞並拍攝山谷非凡的美麗景致。令人感到非常遺憾的是:玻璃感光片僅能複製光和影,卻不能反映點綴著岩石、苔蘚與攀緣植物的深淺濃淡色調,也不能展現明亮陽光穿過濃密樹葉照射下方岩石時所產生的那種變幻。除了自然美景外,這地方的岩石和植物,還能提供地質學家或植物學家一個豐富的探索環境。』--摘自《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國與中南半島》(1975

 

John Thomson(1837~1921)(左側)

John Thomson(1837~1921)(左側

 

  John Thomson為西方最早旅行遠東的攝影家之一,他的照片忠實記錄了十九世紀東方各國的風土人情,成為重要的文史研究資產。究竟是什麼樣的『山谷非凡的美麗景致』,讓一位英國攝影家不辭艱辛親自深入荖濃溪流域番界,記錄當時南台灣內地影像並為之讚嘆!這不禁讓我產生好奇並嚮往,加上培倫很想挖化石等因素,於是促成培倫日規劃來去甲仙白雲仙谷探秘啟程,盼望一舉揭開其神秘面紗。

 

甲仙白雲仙谷GPS旅行Map

 

  現今道路交通便利,我們不用像昔日John Thomson一樣得長途跋山涉水。我們首先驅車來到甲仙市區熱鬧的芋冰城街,然後沿班芝埔溪河邊道路東行至甲仙龍鳳寺大門附近的油礦巷入口,再進入產業道路下切約2公里來即抵達鹽桑坑溪溯溪起點。

 

甲仙龍鳳寺大門

甲仙龍鳳寺大門

油礦巷產業道路入口

油礦巷產業道路入口

進入產業道路明隧道上方為寺廟停車場

進入產業道路明隧道上方為寺廟停車場

抵達鹽桑坑溪溯溪起點

抵達鹽桑坑溪溯溪起點

 

  油礦巷產業道路雖然狹窄不平但路況尚可,一般車輛開車可行(當然如果不寶貝愛車的話),盡頭有一座橋通往對岸並有廢棄道路遺跡,看起來這條路昔日還能更往鹽桑坑溪上游深入。橋邊空地足夠我們三輛停車,但要注意橋上泥巴半乾未乾若陷入會讓車輪空轉出不去,拉拉還留下一段記述--『好不容易經過了曲折又狂刮底盤的路程,結果停車的時候輪胎卻深陷爛泥,好在大家充滿愛的一起用力猛推,才終於把黃培倫拯救出來。

 

車輪深陷爛泥痕跡

車輪深陷爛泥痕跡

 


 

鹽桑坑溪溯溪

 

攀下河床溯溪健行出發

攀下河床溯溪健行出發

鹽桑坑溪溯溪一景

鹽桑坑溪溯溪一景

鹽桑坑溪溯溪一景

鹽桑坑溪溯溪一景

河床植物-青葙

河床植物-青葙

河床植物-青葙

河床植物-青葙

 

  鹽桑坑溪為班芝埔溪上游支流,我們橋邊攀下鹽桑坑溪開始往上游溯溪,正值枯水期幾乎可乾腳而行,天氣大好陽光普照,河床沿途風景怡人健行輕鬆。走在兩岸翠綠夾道之中,枯水河床岸上植物種類豐富,其中最醒目的就是粉紅白棒狀花叢生聚落、姿態美麗的「青葙」,另外還有一種惱人的魔鬼氈植物「山螞蝗」,若一不小心碰到就會如魔鬼氈黏得滿身都是、不易清理。

 

河床植物-山螞蝗

河床植物-山螞蝗

河床植物-山螞蝗

河床植物-山螞蝗

植物生痕化石

植物生痕化石

植物生痕化石

植物生痕化石

 

  既然來到化石盛產地甲仙,溯溪途中我們也開始注意腳下是否有化石蹤跡,比如在大石頭表面發現美麗的植物生痕化石,除此之外最大的焦點就是甲仙著名的滿月蛤化石,可惜沒能發現任何蹤影。

 

發現螳螂

發現螳螂

即將抵達甲仙白雲仙谷

即將抵達甲仙白雲仙谷

抵達甲仙白雲仙谷

抵達甲仙白雲仙谷

白雲仙谷瀑布

白雲仙谷瀑布

 

  鹽桑坑溪溯溪輕鬆健行約2公里、一小時路程,我們抵達了甲仙白雲仙谷。周圍林蔭綠葉繚繞,山谷地勢突然高聳並露出明顯斷層地貌,甲仙白雲仙谷瀑布則水落不大,而瀑布斷崖就這麼橫列在眼前。

 

 


 

甲仙白雲仙谷探瀑布挖化石

 

  白雲仙谷瀑布雖然水落規模不高不大,但搭配谷深高壁、岩層紋理和綠葉攀緣,我頗能意會當年John Thomson所描述山谷非凡的美麗景致感覺,現場勘查環境對比昔日舊照片也多有相同之處,只是今日山谷地勢因河流侵蝕而不若百年之前高峽深壑。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水落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水落

 

  正值枯水期瀑布水量不多,水潭不深能踩水遊憩,周圍石壁雖侵蝕崩解卻呈現出明顯平行狀地層結構,展示了過去這裡曾為海底沉積岩層,也能解釋為什麼甲仙地質盛產化石出土。看那瀑布斷崖僅約5公尺高度,我們嘗試找路攀岩上瀑布頂,果然左邊地層裂縫取道上攀容易、毫無難度,不一會兒大家就全上去了。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上方

甲仙白雲仙谷瀑布上方

俯瞰上攀瀑布之路

俯瞰上攀瀑布之路

登上甲仙白雲仙谷瀑布頂

登上甲仙白雲仙谷瀑布頂

從瀑布頂上俯瞰角度

從瀑布頂上俯瞰角度

 

  登上甲仙白雲仙谷瀑布頂後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可見一整片傾斜白岩平面往上游展延,溪水則傍著壁腳潺潺而流。岩面呈現出大致規則方向的紋理,俯身細看,岩石表面中竟有大量貝殼或昔日海洋生物所留下的化石殘骸痕跡,原來我們正踩在一大片海底化石沉積岩地層之上,一路苦尋不著的化石竟這樣隨處可見。不過這些化石陳封硬石之中不易鑿取,而且都很細碎微小,或許這是河水侵蝕與經年地質作用的結果。

 

登甲仙白雲仙谷瀑布續往上游方向

登甲仙白雲仙谷瀑布續往上游方向

一整片傾斜白岩平面

一整片傾斜白岩平面

白岩表面可見化石殘骸痕跡

白岩表面可見化石殘骸痕跡

貝類化石痕跡

貝類化石痕跡

貝類化石痕跡

貝類化石痕跡

陽光灑落白雲仙谷

陽光灑落白雲仙谷

白雲仙谷一景

白雲仙谷一景

甲仙白雲仙谷合影

甲仙白雲仙谷合影

 

  暖陽灑落流水青山,置身仙山谷中靜謐、杳無人煙,白岩乾淨清爽宛如踏上一片白雲,果然是一幅仙谷白雲風情畫,或許這就是「白雲仙谷」地名之由來。仙谷後方水潭平靜清澈,我們紮營開始野餐遊憩,尤其能在冬天享受暖石流水之間的日光浴午睡體驗難得,令人流連忘返。

 

白雲仙谷野餐

白雲仙谷野餐

仙谷後方水潭平靜清澈

仙谷後方水潭平靜清澈

暖石流水日光浴午睡體驗

暖石流水日光浴午睡體驗

續往上游溯溪探勘

續往上游溯溪探勘

 

  甲仙白雲仙谷可繼續往上溯溪探勘,沿途又回復河谷風景,上游河道變得較窄水量較豐,河床也多巨石堆積,岸邊的岩層紋理也更明顯露出。約繼續上溯1公里可遇河邊房舍,看起來或有其他道路能通來這裡吧。

 

發現類似植物生成紋化石

發現類似植物生成紋化石

再往上游探勘

再往上游探勘

鹽桑坑溪上游河谷風景

鹽桑坑溪上游河谷風景

鹽桑坑溪上游溯溪

鹽桑坑溪上游溯溪

發現疑似貝殼化石夾石縫中?

發現疑似貝殼化石夾石縫中?

 

  培倫日來到尾聲或有一絲遺憾,來去甲仙白雲仙谷探完瀑布最後到底有沒有挖到化石?探勘上游途中我們忽然發現疑似貝殼化石夾石縫中?經過培倫考古挖化石、抽絲剝繭的開鑿之後到底結果如何?這或許就是「培倫日」培倫的最大收穫……

 

影片:培倫日甲仙白雲仙谷考古挖化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衡 的頭像
    阿衡

    阿衡的探秘地圖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