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屏科大有螢光菇,我就期待能親眼看到這種奇妙生物。五月中開始台灣進入梅雨季,持續大量降雨使北大武登山步道坍方而封山。攻頂北大武雖然泡湯,卻逢螢光菇的生長季節,搜尋螢光菇於是成為替代方案,我們組成搜索隊,來到北大武山腳下的屏科大,尋找傳說中的螢光菇。(2015年五月)

 

屏科大後山尋寶發現螢光菇!

【屏科大後山尋寶發現螢光菇!】

 

  屏科大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東鄰北大武山,校園優美閒靜,宛如一座大自然公園,校區非常寬廣遼闊,師生都得騎車或開車交通,才能往來教室與系所。若以單一校區有效用地298.3公頃的角度來看,屏科大可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學校。幸好,搜索隊中有屏科大校友同事,熟門熟路可當嚮導,否則真不知螢光菇從何尋起。

 

屏科大Map

【屏科大Map

 

  第一次聽畢業於屏科大的同事介紹螢光菇,看照片那呈現一朵朵發出綠色螢光的蕈傘,在全黑背景裡顯得相當夢幻且不真實。除了深海秘境,台灣陸上竟也有這樣美麗的發光生物!

 

  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台灣僅在嘉義阿里山、屏東科技大學後山及墾丁國家公園,才能發現螢光菇蹤跡。春夏交際、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為螢光菇萌發生長期,而且只生長在竹林中,加上入夜才能發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尋找螢光菇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發現螢光菇如此稀奇,連屏科大同事在學生時代都沒有親眼見過。

 

搜索隊發現螢光菇

【搜索隊發現螢光菇】

 

  開車進入校門口,直行學府路約兩公里就能抵達盡頭處的屏科大後山入口,步道兩旁竹林漫山遍布,沿路可來到靜思湖。持續了一個禮拜的梅雨,屏科大後山是發現螢光菇機會最大的地方,然而入夜之後,除了偶爾看到同樣發著綠色螢光的螢火蟲,一片漆黑的竹林之中似乎沒有任何螢光菇的蹤跡……

 

  晃著頭燈和手電筒,在毒蛇出沒與蚊子侵襲的威脅中徘徊搜索,我們即將抵達靜思湖畔,眼尖的屏科大同事忽然發現黑色竹林深處有疑似丁點綠光。與螢火蟲不同,這綠色螢光是不動的,而且好像就附著在枯朽的竹木上,此時,搜索隊馬上派遣敢死……不,自願者直接深入竹林,披荊斬棘、開道直取,終於連同腐木找到生長其上的螢光菇。

 

枯竹上有螢光菇

【枯竹上有螢光菇】

 

  燈光下,腐朽的枯竹上附著三朵螢光菇,不過指尖一般大小。它們看似脆弱的蕈柄支撐著小小蕈傘,蕈身呈現白色半透明,看起來甚為普通。然而在完全黑暗之中,他們竟隱隱發出綠色螢光,詭異中呈現可愛又夢幻的氛圍,令人大開眼界。

 

黑暗中發出綠色螢光

【黑暗中發出綠色螢光】

 

  在屏科大後山所發現的螢光菇為「發光小菇(Mycena Chlorophos)」,又名螢光小菇,是台灣九種螢光菇中最為常見者。發光小菇屬小菇科,分布台灣、日本、泰國與爪哇地區,生長於春夏季的低海拔林區,為偶見木棲腐生的小型菇類,所以必須要在潮濕雨季、腐木橫生中才能發見。

 

發光小菇,長曝補光攝影

【發光小菇,長曝補光攝影】

 

  由於發光微弱,拍攝螢光菇需以長曝攝影才能攝得綠色螢光。單純的長曝可以得到詭譎又夢幻的黑夜螢光,而若加上補光技巧,則可稍微顯現背景,展現不同的螢光菇攝影樣貌。雖然僅發現三朵螢光菇,但已經讓這趟屏科大後山尋寶之旅不虛此行,尤其能拍下屬於自己的螢光菇照片珍藏,更是令人永生難忘。

 

發光小菇,攝影特寫

【發光小菇,攝影特寫】

 


 

  屏科大校園內生態豐富、自然氣氛濃厚,除了稀有的螢光菇,白天的靜思湖畔則常有鳥、魚、爬蟲類、昆蟲流連,是遊憩賞景的好去處。

 

靜思湖畔鴨夫妻散步

【靜思湖畔鴨夫妻散步】

即將成為靜思湖一員的小烏龜

【即將成為靜思湖一員的小烏龜】

學生宿舍巧遇獨角仙

【學生宿舍巧遇獨角仙】

 

  屏科大設有全台唯一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走私、棄養、身心受傷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並建有「沙林生命教育館」。雖然可以預約參觀,但這裡卻不是動物園,裡面的動物大都是走私被查扣或遭飼主棄養,也有遊樂園棄之不顧的動物。野保中心接收牠們時,不是瘦到皮包骨就是奄奄一息。

 

沙林生命教育館

【沙林生命教育館】

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logo

【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logo

 

  在搜尋螢光菇前,我們申請了參觀,這是一趟難得的生態學習教育之旅。園區眷養了各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雖然有難得一見的新鮮感,但卻又瀰漫濃濃的感傷意味。志工大哥說,園區開放不是展示動物,而是為了推廣生命教育。園區中的動物各有原因而來到這裡,已經無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收容所中好好撫平安養餘生。牠們都必須承受因人類的任性無知所導致的悲慘命運,參訪之餘值得我們省思。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