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歷史考證與正確史實的傳承,本文是針對民國九十七年出版的台大物理系刊「時空-物理系系隊此下」中關於「物理系棒歷史」原文的錯誤校正及補充。

 

物理系系隊專題報導

 


 

「新系棒元年」部分

 

原文:數年前曾有兩位菜鳥每週三次、每次三小時地苦練,卻還是沒有上場比賽的機會。別說和資深球員比,有位愛來不來、連球具都不收的同學只因為投球球速達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都上場打了好幾次。結果這兩位菜鳥升上大二後另立「球隊中央」,自己找對手、佔場地,成功地在大二上辦了五、六場友誼賽。當年寒假系棒到新竹參加跨校比賽,隊上只去了九個人,老鳥們就把這兩位菜鳥填了上去,結果左撇的菜鳥打出全隊第一支安打(下一場立刻從第九棒變第五棒);而當其它人都因控球不穩而頻頻保送,其中包括那位球速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時的投手,右投的菜鳥則成為隊上未來數年唯一夠格叫投手的人。現在的台大物理系系棒,應該是這兩位「菜鳥」所立的系棒,所以八十九年也被註明為「新系棒元年」。

 

 

  民國八十九年為「新系棒元年」是可以被確定的,而且應該指「八十八學年度(西元1999九月~2000年八月)」,但原文關於新系棒元年由來的敘述根本完全錯誤。

 

  「新系棒元年」的義意是指物理系棒開始興盛之年,因為B88屆不少同學的加入,讓球隊原本始終小貓兩三隻的乏人氣象煥然一新。當時,不論上學期的「大物盃壘球賽」或寒假「台南成大小物盃棒球賽」,幾乎都是B88屆的同學們一起上場比賽。尤其在台南比賽的成大小物盃,B88屆「菜鳥」始終超過兩人上場,而且B88屆總共來了十幾個人,反而順便被當作一趟來台南玩的班遊。由此可知,原文「全隊只去九人」以及「兩個菜鳥」之說並不正確。

 

  繼續以不同角度來考證「新系棒元年」。關於原文「球速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的右投菜鳥投手、並成為隊上未來數年唯一夠格叫投手的人」,亦非史實,當時並沒有球速可達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的右投菜鳥加入。此外,除了原有的老鳥級投手B78徐立義、B83陳志嘉、B86邱元玠之外,「新系棒元年」後球隊更培養出不少夠格投手,如B88王懷賢、陳信衡、B89王建生、B90紀凱原、B91蔡閔丞、B93鄞士閔、B94曾思翰,他們都是擁有一定實績貢獻並撐起系棒投手輪值的夠格投手。在講述物理系棒歷史時,不能忘記了他們的貢獻。

 

2001年夏季交大小物盃

2001年夏季交大小物盃】

 

  原文中,雖然當時B88那屆確實有左撇子菜鳥(洪承龍)與右投手(王懷賢),但其他敘述卻完全不符史實,可能因為原作是以B88大一寒假時打台南成大小物盃為基礎,但年代久遠資料有誤、缺乏考證,然後又要求戲劇性,於是就變成原文那樣了。

 


 

「個練」部分

 

原文:B82同學的個練就是在有空的下午去球場自己練習或找資深球員練習。

 

 

  個練就是個人練習之意,當初是由「陳總」B82陳智城學長開始號召推行。我個人認為,「個練制度」是物理系棒最引以為傲的一項創舉,以及造就了「新系棒元年」以後黃金時期的重要關鍵。考證冷月棒球板關於物理系棒「個練制度」的誕生,最早是在九十學年度(西元2001年)十月開始有了練球日記,並持續到2007年一月,而這段將近六年的時光記錄,也造就了物理系棒的黃金時期。

 

陳總(中間面對者)

【陳總(中間面對者)】

 

  陳總在九十一學年度(西元2002年)十月的一篇開訓文中,敘述了個練的三大精神:

 

 「有效率地練球」:讓每個人達到進步的目的,並建立一套有效率的練球模式。

 

 「每次都能有進步」:希望大家訂定一個自我追求的目標,除了自己,也能跟別人分享。比賽結果是其次,我們應該要問自己在比賽中學了什麼?

 

 「棒球是團隊的運動」:雖然每個人的實力不同,但每一個人對球隊來說都是同樣重要。如何磨練個人球技並配合球隊定位?其基本態度都是以團隊為出發點。

 

文獻:九十一學年度陳總開訓精神講話

【文獻:九十一學年度陳總開訓精神講話】

 

  個練與團練的差別,在於個練講求「自發性」的練球態度,主動積極去練習,才能有效激發棒球技術的進步。真正建立完善體制並改變物理系棒發展的「個練」,是從九十學年度開始由陳智城學長所推動,並在B88B89二屆球員間開始確實施行,然後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原文「B82同學的個練就是在有空的下午去球場自己練習或找資深球員練習」的描述不符史實。

 


 

「大叔」部分

 

原文:自民國九十年開始,系棒在操場練習時,常有一個校外的大叔(球棍)來幫忙指導練球。

 

 

  我個人認為,造就「新系棒」的黃金時期,除了「個練制度」的確實施行,帶動物理系棒整體的練習風氣,另一個關鍵就是「大叔」的個人技術指導。「大叔」本名李毓祥,以頭戴鴨舌帽著牛仔褲、酷愛喝「茶裏王」之形象,在九十學年度(西元2001年)出沒於台大棒球場,並在同年十二月開始指導物理系棒,此時已是民國九十年底左右。所以,原文「民國九十年開始」應改成「九十學年度開始」。

 

大叔

【大叔】

 

  大叔雖然沒有正式名義上的教練頭銜與聘請,但其矯健流利的身手、活潑風趣的談吐與深度豐富的棒球知識,除了讓物理系棒獲益良多,更成為台大棒球場上人人都認識的「球棍」之一。每日下午課後,常見許多學生與大叔練球聊天打屁,一起度過充實棒球的黃昏時光。關於大叔軼事,令人耳熟能詳的有曾經為與日本女子野球聯盟冠軍交流賽的青少棒選手代表、餵球給國小六年級的施金典吃,以及很熟林威助等等。

 

  大叔的指導專長在於打擊與守備訓練,加強了物理系棒個人的基本動作。在每日黃昏的tossfree batting訓練中,大叔的擊球點掌握、餵球準確度以及守備動作傳接等能力,無不都是對學生球員的良好示範與傳授。擊球點的掌握可以提升打擊能力,而餵球訓練了投手的控球,守備傳接更鍛鍊了守備穩定性,投、打、守三拍子的指導,不僅有效確實提升球員的個人技術,並拉高球隊整體實力後盾,也造就了物理系棒的黃金時期。

 

  其實在大叔時代之前,也曾經有指導物理系棒的類似例子。這位球棍晚上在長興街的男生宿舍擺攤,賣起鹹酥雞或滷味等宵夜,因此有「鹹酥雞大叔」之名。據說鹹酥雞大叔以前也曾是棒球練家子,每當假日時會跟物理系棒一起練球並指導球技,偶爾也會熱心贈送一些球具。後來,可能是因為結束了宿舍的宵夜擺攤事業而離開系棒。台大棒球場總是常見臥虎藏龍的「球棍」流連,對棒球技術與經驗的傳承,不論無心或有意,「球棍文化」早已直接或間接影響台大系隊棒球的生態了。

 


 

「球衣隊服」部分

 

原文:系棒練球時沒有硬性規定穿球衣,但隊上大約兩、三年會做一件新球衣。

 

 

  練球時雖然沒硬性要穿球衣,但校內比賽位卻有規定參賽隊伍必須要穿著隊服,而隊服更代表一個完整與團結的棒球團隊,所以物理系棒也有專屬的球衣。關於物理系棒隊服考證,下方是目前所找到、最能完整呈現歷代隊服比較的照片:

 

後方鐵絲網上呈列四代物理系棒隊服

【後方鐵絲網上呈列四代物理系棒隊服】

 

  照片中,由左至右分別是歷代的物理系棒隊服樣式。青色底樣式為B87以前,白色底網格樣式為B88~B90,寶藍深色底樣式為B91~B93,而深殿黑色底橘條邊則為B93以後到現在的樣式。「深殿黑色底橘條邊」目前仍是物理系棒隊服的樣式,已經沿用了將近十年,所以原文「隊上大約兩、三年會做一件新球衣」並不正確。

 


 

「小物盃源起」部分

 

原文:系棒和其他系隊顯著不同的一點是:大物盃沒有棒球項目。有鑑於此,台、成、清、交四校的物理系系棒聯合舉辦了「小物盃」,是個只比棒球的盃賽。

 

 

  關於小物盃的起源有以下說法:不知道是在多久以前,原來清大物理系找成大物理系打棒球友誼賽,後來擴大把台大物理系找進來,於是就辦了小物盃棒球賽。雖然後來的交大電物系也是舉辦學校之一,但追溯至最早發起學校之中其實並沒有交大。

 

小物盃發源地:成大麥當勞

小物盃發源地:成大麥當勞

 

  而對照另一位清大老鳥學長的說法,似乎也印證了最早舉辦的小物盃沒有交大(參閱2004物語冬季交大小物盃留言列表)。「魔鬼的情詩」:「最早的小物盃是沒有交大的,當時是台大、成大、清大三校物理系各派代表在成功大學旁的麥當勞開會討論而成。後來,交大電物系才一起加入。太多年了,很多細節都忘記,我是當年的清華代表,照你們的算法,我應該算B811996年畢業)吧,當時台大、清大各一位出席,成大好像2~3位,我猜是在西元1994年的春假附近,我們好像是打了兩三屆的小物盃之後交大才加入。在那個年代,職棒還是大家的最愛,當年鐘孟文就是我們的隊員兼教練。」

 

2014冬季成大小物盃台大物理系棒全隊合影,小物盃仍在繼續舉辦

2014冬季成大小物盃台大物理系棒全隊合影,小物盃仍在繼續舉辦】

 

  小物盃的舉辦,除了彌補大物盃沒有棒球項目的缺憾之外,還可以讓已經畢業的物理系老鳥學長們能回來共襄盛舉。小物盃提供了一個讓學長學弟互動交流、一起享受熱血棒球氛圍的舞台,我覺得這才是舉辦小物盃棒球賽的最大意義。

 

  另外,大物盃雖然以舉辦壘球賽為主,但也曾經打過棒球賽。西元2001年在清大與2012年在台大(因雨停賽),都是曾經舉辦棒球賽的大物盃。

 


 

「最早的系棒」補充

 

  最早的系棒是什麼樣子呢?指民國八十年以前的物理系棒,距今可是至少二、三十年前,令人頗為好奇。

 

老大(左)與元玠(右)2006年合影

【老大(左)與元玠(右)2006年合影】

 

  最後,補充系棒名人堂「老大」B78徐立義學長的回憶:「在我那個年代,物理系棒的成員有拎北本人、郭康民、詹益鵬、林晃生、王宏文、王怡聰、王祥宇、彭炫通、張允崇、蔡和進、謝志偉,以及其他忘記了的人。當時球隊的特色是『絕對暴力打線』、『守備→0』,還有『看投手看三振』。印象中,常以悲劇性的守備失誤收場,結束比賽……」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