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線

 

  除了桐花季、木雕街,「舊山線」亦為苗栗縣三義鄉著名的地方意象。舊山線原為台灣西部縱貫線鐵路一部分,現在的舊山線則一般指「三義—后里」間的鐵路。日治時期,西元1908年二月,「三義—后里」間修築完成,鑿通九座隧道、搭建三座橋梁,成為舊山線鐵路工程最艱鉅、也是最後完工的路段。

 

旅行Map

【旅行Map

 

  早年,台鐵山線由新竹進入苗栗山區,克服險峻陡峭的山勢,火車才能穿山越嶺而過。經歷漫漫歲月奔馳,由於舊山線鐵路坡度陡峭、彎道曲折、隧道與橋樑皆已老舊,運輸效率逐漸低落,又有屯子腳地震斷層的憂慮,台鐵因此有鋪建「新山線」計畫。民國八十七年九月,竹南至豐原間「雙軌工程」與三義至豐原北端間「截彎取直」工程完工,「新山線」全線通車,舊山線於是停駛,往昔步入塵封。

 

  雖然「舊山線」廢止,但鐵路沿途山林秀麗,並擁有勝興車站、山線隧道、魚藤坪(龍騰)斷橋等富含地方特色與觀光價值的景象,不僅是台灣鐵路工程史上的偉大成就,更展現了凌駕於交通運輸之上的文化保存價值,成為近年來苗栗三義的熱門旅遊景點。許多遊客慕名而至,開始慢慢走入舊山線的歷史場景,而我也是被鐵道山城吸引來此地的其中一個。(2012年四月)

 


 

勝興車站

 

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零二.三二六公尺

【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零二.三二六公尺】

 

  豎立「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零二.三二六公尺」紀念碑的勝興車站是台鐵縱貫線的最高點,原址為「十六份停車場」,台灣光復後,民國四十七年改名為「勝興」。勝興車站北距三義車站5公里,南離(舊)泰安車站8.6公里,曾為舊山線上下行列車交會的鎖鑰。日治時期,名為「十六份」的勝興山區盛產樟木,早年先民曾在此起了16座樟腦爐灶,因而得名。光復後,勝興車站載貨繁忙,木炭、香茅油、柑橘及桃李等當地山產皆由本站輸出外地,直到產業逐漸沒落,民國七十二年起終於停辦貨運業務。

 

  照片中,勝興車站的站牌有一處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上面「勝興」的羅馬拼音「SHENG HSING」是採用「威妥瑪(Wade-Gilos)拼音」,然而自民國九十八年起,除了縣市級的地名之外,其他全省八十八個車站的英文拼音,台鐵都已經改成漢語拼音了。所以若為漢語拼音,「勝興」則應是「SHENG XING」,由此可見勝興車站的歷史年代。

 

泰安—勝興—三義

【泰安—勝興—三義】

 

  坐落關刀山麓的勝興車站,四面八方被九座形似虎頭的山頭包圍,猶似處於兇猛虎穴,所以日本人設計了八卦和尖矛造型柱頭,屋簷飾板也作成鋸齒狀,期望以堅硬兵器來破九虎,鎮站避邪。依據風水設計外觀的勝興車站,成為舊山線上別具特色的日式木造車站。民國八十八年,苗栗縣政府公告勝興車站為縣定古蹟。

 

八卦和尖矛造型柱頭、鋸齒狀屋簷

【八卦和尖矛造型柱頭、鋸齒狀屋簷】

 

  漫遊勝興車站,處處能感受到懷舊氛圍流洩。車站外的街道上,仿舊的木造房舍與桐花季典佈置相得益彰,呈現出古典雅致的山城風情。

 

木造老街房舍與桐花祭意象

【木造老街房舍與桐花季意象】

勝興車站對面山坡上的仿古木造餐廳

【勝興車站對面山坡上的仿古木造餐廳】

 

  車站內,迷你懷舊小火車依然在鐵道上奔馳,不論是誰,此刻都必然沉浸在童心未泯的火車之憶中了。

 

懷舊小火車奔馳

【懷舊小火車奔馳】

山中鐵道

【山中鐵道】

 

  橫山遍野滿是綠意蔓延,彷彿融進了鋪滿碎石的舊鐵道,原本鋼硬而渾重的鐵道意象忽然變得柔軟而清新。我散步在鐵軌與月台之間,稍有雲氣繚繞的新鮮空氣中瀰漫了一股鐵鏽味,此地亦為山城?亦為車站?剎那間讓人捉摸不定……

 

勝興車站一景

【勝興車站一景】

勝興車站,月台與鐵道

【勝興車站,月台與鐵道】

勝興車站往南,二號隧道入口端

【勝興車站往南,二號隧道入口端】

 

二號隧道

 

二號隧道北口端

【二號隧道北口端】

 

  離開勝興車站沿鐵道南行,隨即進入二號隧道。二號隧道北口端仍可見後藤新平(西元1898~1906年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親筆所提之「開天」字跡,註記了舊山線上艱難辛苦的隧道工程。

 

二號隧道北口端,往北爬上勝興車站

【二號隧道北口端,往北爬上勝興車站】

 

  全長726公尺的二號隧道建於西元1905年,內部通道往南為坡度千分之24.7的下坡。西元1935年四月21日,原為紅磚堆砌的二號隧道經歷「新竹台中大地震」,重修後已改建成水泥隧道結構。

 

二號隧道入口處

【二號隧道入口處】

二號隧道中央最深處

【二號隧道中央最深處】

二號隧道內恍如夢境通道

【二號隧道內恍如夢境通道】

 

  雖然是大白天,但二號隧道內卻伸手不見五指,然而內部整體環境與結構仍保存良好,好奇的遊客可結伴一探究竟。我踩著鐵軌,摸黑走向隧道最深處,身畔早已完全被黑暗吞沒,但仍依稀可見前方與身後的迷濛光亮,當光亮化為光點、光點變成光圈,然後又逐漸擴大縮小、縮小擴大,彷彿是夢境通道,奇妙的光影分界令人嘖嘖稱奇、不虛此行。來到勝興車站,隧道探險成為遊客必經的特殊體驗。

 

二號隧道南口端

【二號隧道南口端】

離開二號隧道,舊山線繼續往南駛進

【離開二號隧道,舊山線繼續往南駛進】

 

一號隧道

 

  若離開勝興車站向北走一段路,則可來到一號隧道南口端。對照地圖可以發現,當舊山線南下經過三義車站後,鐵路先來一個大右彎後再接著一個大左彎,沿著山勢往上爬,然後一鼓作氣往台鐵縱貫線最高點、勝興車站衝刺。雖然繞彎登山法增加了爬坡距離,坡度也有所減緩,但仍達千分之25.5,使「三義—勝興」間成為舊山線上最陡峭的一段路。

 

離開勝興車站往北走

【離開勝興車站往北走】

 

  以紅磚堆砌的一號隧道北口現在仍保持原貌,全長230公尺,坡度更高達台鐵縱貫線之最的千分之26。據說早年往昔,每當遇到細雨霏霏的季節,沉重的空氣加上潮濕的鐵軌,火車就像變成了軟腳蝦爬不上去,所以必須在列車後方加掛「補助機車」協力推進,慢慢將火車推上勝興車站。

 

一號隧道南口端

【一號隧道南口端】

駛出一號隧道,即將進入勝興車站

【駛出一號隧道,即將進入勝興車站】

 

  「最高點、木造車站、隧道」風情,讓勝興車站呈現出三義舊山線上最古樸典雅的懷舊光景,隨處可見斑駁的歷史氛圍與滄桑,不禁使我悠遊其中,這苗栗山城的鐵道故鄉。

 

台鐵標誌:「工」

【台鐵標誌:「工」】

 


 

魚藤坪斷橋(龍騰斷橋)

 

魚藤坪斷橋

【魚藤坪斷橋】

 

  沿著舊山線繼續南下,便能抵達距離勝興車站約4公里的「魚藤坪斷橋」。魚藤坪斷橋是官方正式名稱,而以「龍騰斷橋」之名為一般大眾所熟知,是最能代表舊山線之美的第一名勝地標。

 

魚藤坪斷橋,崩落拱座

【魚藤坪斷橋,崩落拱座】

魚藤坪溪谷

【魚藤坪溪谷】

 

  魚藤坪斷橋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原來的完整橋樑建於西元1907年,是由磚拱、鋼鈑梁和鋼桁梁分段構成,橫跨在魚藤坪溪谷上,紅色磚拱造型優美,立於叢山萬仞之中,氣勢雄偉萬千。

 

紅磚拱門斷面之思古幽情

【紅磚拱門斷面之思古幽情】

受到1935年大地震震損的魚藤坪橋全貌

【受到1935年大地震震損的魚藤坪橋全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數位資料庫典藏)】

 

  西元1935年四月21日,大地震侵襲台灣中部,舊山線沿線所有鐵道設施均遭受波及,魚藤坪橋亦嚴重損毀,不能使用。民國八十八年,斷橋遺跡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摧殘,第號橋墩上半部又被震斷崩落,斷垣殘壁的面貌成為現今的熟悉景象。魚藤坪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紅磚拱門斷面勾起思古幽情,也是相隔六十四年、經歷二次「21」大地震的活見證。

 

魚藤坪斷橋

【魚藤坪斷橋】

 

  大地震後,由於原來的魚藤坪橋已不堪修復,日本殖民政府於是放棄改建原橋,而在西側另行興建第二代魚藤坪橋,然後再演變成今日舊山線上的魚藤坪鐵橋,一直使用到民國八十七年九月23日(舊山線停駛)為止。

 

魚藤坪鐵橋

【魚藤坪鐵橋】

 

  跨越魚藤坪溪,由南岸向北望去,可以看到躲藏在叢綠圍繞的魚藤坪斷橋。紅磚色拱橋鑲嵌了時代滄桑感,在滿山青翠之中浮現出來,那充滿懷古幽情的景觀,蘊含了先人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足可名列台灣鐵道風華的一代經典。

 

魚藤坪溪南岸,往北遙望紅磚斷橋之美

【魚藤坪溪南岸,往北遙望紅磚斷橋之美】

位於溪谷北岸的魚藤坪斷橋

【位於溪谷北岸的魚藤坪斷橋】

魚藤坪溪谷南岸的斷橋遺跡

【魚藤坪溪谷南岸的斷橋遺跡】

 


 

  近年,由於舊山線的觀光潛力十足,苗栗縣政府與民眾要求復駛的聲音越來越多。民國九十九年六月5日,台鐵在三義車站銜接了新、舊山線,停擺12年的舊山線上終於有了火車奔馳。雖然目前的復駛計畫仍是階段性質,亦非全線通車,但舊山線鐵道結合了獨特的人文史蹟與自然景觀,展望未來,不禁令人引頸期盼。

 

撰文:BMC 校稿:黑雞

 

 

 

 

 

arrow
arrow

    阿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